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四川探索
发布日期:2017-07-25
信息来源:政策法规处
浏览量:
字体:

本报制图卢浩

  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是改革开放近40年来中央交给四川最重要的改革任务,也是当前四川转型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四川发展关键时期的关键机遇。

  四川领命前行,不断探索,在军民融合、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金融服务等领域大胆创新,亮点频频。

  四川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求,把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这篇大文章做好,为早日建成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奋进前行。

  [探索·股权合作]

  股权合作把军民“两张皮”变成“一盘棋”

  □本报记者 梁现瑞

  3月10日,成都西郊的一家工厂里,一款名为“灵龙”的民用舰载无人机正在进行紧张的试飞生产。按照计划,今年底需要交付使用。

  作为一款中小型低空近程无人机,该机可利用船、车载弹射起飞,能在100米至3000米高度巡航,巡航时速100公里至150公里,最长留空时间8个小时——这些指标即便在全球范围来比较都是领先的。

  鲜为人知的是,这个无人机市场的“新秀”是军民深度融合的结晶。它是由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牵头,联合四川汉科计算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有关高校、科研院所等成立的四川省商用无人机产业联盟共同打造的,并充分利用了联盟企业在生产、市场等方面资源,迅速实现军工科研成果向民用领域的转化。

  此前,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和汉科计算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隶属于军队和民用不同领域,少有交流。从“两张皮”到一体化的转折点,始于四川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历史契机。

  在全省上下推进创新改革的背景下,四川省商用无人机产业联盟正式成立。联盟对四川一大批从事航空航天技术研发的国家级科研单位和具备各类核心知识产权的民营企业进行资源整合,发挥各成员单位优势,打造集研制、人才培养、市场运营于一体的完整无人机产业链。

  四川省商用无人机产业联盟通过实施股权合作,使军民用技术成果按照市场规则进行流动交易,构建起紧密的组织形式和建立科学的成果分享机制,同时还进行了技术研发和生产的分工协作。形象地说,这种合作不是喊喊口号、做做样子,而是有体制机制作为保障,用实际成果来体现的。

  这是一次“多赢”。通过军民多方深度融合,他们共同研发生产出多款军、民产品,其中民用的就包括“灵龙”无人机,而此前,单靠任何一方的力量都很难达到这样的成果。

  [探索·共享机制]

  “专供”到“共享”军工科研设备“活”起来

  □本报记者 朱雪黎

  3月11日,成都市火车北站,一列CRH6城际动车满载旅客,沿成灌铁路飞驰而去。

  作为一款专门服务于中短途城市间的动车组,CRH6城际动车组身上包含了很多科技创新成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其设计生产过程中的风动试验,是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完成的。该中心的空气动力科研设备最初只服务于军事领域,如今逐步服务民用产品的研发生产。从这个意义上说,CRH6城际动车组也是军民融合的成果。

  从“军工专供”到“军民共享”,这个突破,得益于四川正在系统推进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探索建立军工资源共享机制,推进军民融合,四川将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共享作为一大突破口。

  受益最大的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富临精工公司董事长曹勇说,公司有时要做零部件失效分析检测,自购中子照相等六七套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要上千万元。如今通过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合作,年花费不到10万元。

  中物院理化分析与无损检测协作网副主任黄姝珂说,过去,院内的仪器每年检测费收入只有10余万元,分析与无损检测平台成立后,检测费收入达到了60多万元。收获经济效益的同时,通过与外界的业务往来,也拓宽了军工科研院所科研人员的视野。

  改革还在继续。去年开始,四川军民融合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启动建设。该平台建立了分产业、分领域、分地域的仪器设备资源共享数据库,在公共互联网上公开。目前,该平台已有效整合国防科研院所、高校等各类仪器1300余台,仪器服务专家120余人。计划到2020年,将实现整合仪器资源上万台,年服务企业5000家以上,成为具有军民融合特色的国家级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今后,需要使用什么大型仪器设备,点开网页一检索,就能在线预约。”3月11日,该平台建设负责人蒲良驹告诉记者,5月初,平台就将全面建成并推广使用。

  [探索·融资服务]

  梯形融资服务助科技型中小企业腾飞

  □本报记者 熊筱伟

  “公司最新一轮融资的估值已经上亿元。”3月11日说这话时,刘克语气轻松。在这位成都英博格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眼中,资金不是问题,最危险的时期已经过去。

  一年前,刘克还在为公司财务“揭不开锅”而失眠。当时公司正处于诸多科技型中小企业都会遭遇的“生死关头”——合伙人自筹的200万元接近枯竭,产品却还在研发和验证阶段,要实现制造还要一笔模具钱。找银行贷款?“没抵押物,根本不可能。”

  雪中送炭的是一笔300万元的天使基金投资,来自一家本土创投机构。而促成此次合作的,是成都高新区盈创动力科技金融服务平台。

  作为专给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的平台,盈创动力探索解决了一个难题——“轻资产、高风险”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如何才能摆脱融资难、融资贵?

  盈创动力在全国率先提出构建中小企业“梯形融资服务体系”。“简单说,针对不同企业、不同阶段的融资需求,做到‘总有一款适合你’。”盈创动力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平台化、市场化方式,已聚集起约100家投融资机构和逾8200家企业投融资信息资源,搭建债权融资服务、股权融资服务、增值服务三大服务体系,可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投融资服务。

  截至去年,盈创动力累计为逾4500家中小企业提供债权融资超过390亿元,为逾380家企业提供股权融资超过70亿元,为超过1.4万家企业提供了科技金融增值服务。

  [探索·人才培养]

  “校中厂、厂中校”为现代制造业“造血”

  □本报记者 寇敏芳

  “这里既是教室,也是工厂。”3月11日,位于德阳的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大一新生迎来首次实践课,在实训老师唐超的指导下,学生们完成了一批零件制作。“这是一家企业在‘校中厂’定制的零件,如果检验合格,将作为产品进入市场。”唐超说,学生们正是在实战中得到培养锻炼,成长为应用型人才。

  立足培育智能制造高技能人才,实现与转型发展、产业调整“无缝对接”,这是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理念和模式。这样的模式近年来为德阳大部分职业学校采用。将现代工厂的经营、管理理念引入学校,为学生提供与企业相似的培训环境和学习环境,学生一进入企业就能独当一面。

  教育模式的转变背后是德阳产业的转型升级。近年来,“重装之都”德阳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改造提升传统装备制造,正实现由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的转变。德阳作为教育部批准的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搭建了省市共建的“产学研”平台,职业学校与省内100家大型企业集团、10个重点产业园区建立对接,组建由学校、行业协会、装备制造企业、科研院所组成的“四川省装备制造业产教联盟”,校企合作建立“校中厂、厂中校”,创新班级导师制,建立“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楷模教学团队,研究建立装备制造业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如今,德阳紧贴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新开设飞行器制造技术、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航空精密成型与控制技术等专业,每年向社会输送各类技术人才4万余名、培训企业职工10万人次。

  圆桌

  军民融合发展“三大体系”怎么建

  □本报记者 罗之飏 熊筱伟川报集团特派记者 钟振宇 庞峰伟

  嘉宾:

  张正贵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战略决策咨询委员会主任

  徐玖平 住川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大学校长助理兼商学院院长

  王小刚 省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

  吴亚东 西南科技大学教授

  今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加快健全军民融合发展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政策制度体系,抓好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发展军民融合产业集群。”加速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是四川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最鲜明的任务。学习贯彻总书记讲话要求,四川该如何建好“三大体系”?

  谈意义:

  为推进军民融合明确方向,指明路径

  “总书记的讲话为我们明确了方向,指明了路径。”张正贵所在的九洲电器,正是四川走军民融合创新发展之路的典型代表。在他看来,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军民融合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前途命运。总书记讲话高屋建瓴,为这项国家战略的顺利推进指明了前行的方向和路径,让人豁然开朗。“总书记的指示,坚定了四川的信心。”王小刚认为,“三大体系”是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保障。今年1月,中央决定设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统一领导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整合了党政军企多方力量,为军民融合提供了组织保障。

  去年5月,四川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省军民融合发展推进领导小组,编制完成《四川省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实施方案》,初步建立完善了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组织架构,形成了在省委、省政府统一领导下,省级有关部门共同推动,市(州)政府积极参与的军民融合推进工作机制。

  谈结构:

  “三大体系”相互支撑,高度统一

  徐玖平认为,“三大体系”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缺一不可。没有组织管理体系,军民融合就失去了责任主体;没有工作运行体系,军民融合就缺少了具体抓手;没有政策制度体系,军民融合就难持续推进。“军民融合的核心是要通过共享、转移,使技术、人才等资源在军民两大领域同时迸发活力,但融合不会自然发生,这依赖于系统推进,这个系统不仅包括政策和制度系统,也包括工作和组织系统。”吴亚东对总书记提出建设“三大体系”感受颇深,他认为体系的建设实际上是一个破除现有军民之间的信息壁垒、准入门槛等的过程,是为二者融合落地激发活力、降低成本、构建桥梁和纽带,“三大体系”统一于推进军民融合的国家战略之下。

  谈推进:

  纵向打通,横向联通

  “三大体系”已经提出,该怎么抓落实?

  张正贵认为,应该从纵横两个方向来推进。纵,就是要打通中央和地方,拿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来说,目前是有中央无地方,下一步,省市各个层级也要跟上,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为军民融合提供组织保障。横,就是组织体系和政策制度体系以及工作运行体系要相互贯通,实现组织体系中的各个岗位都有明晰的责、权、度,不能单兵突进,而要整体推进。“要选准突破点,主动作为。”王小刚认为,尽管军工很大程度上属于中央事权,但推进军民融合地方应该主动作为,拿四川来说,通过设立军民融合发展基金,建立军民融合产业园区等办法,有力推动了军民融合发展。

张正贵建议,政府下一步可以搭建资源聚集的共享平台,参与军民融合各方有偿使用相互的资源,尤其是基础性的人才或设备等,实现“1+1>2”的效果。转摘自《四川日报

 

附件列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