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门类全”迈向“质效优”——四川推进新型工业化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发布日期:2024-03-18
信息来源:光明日报
浏览量:
字体:

位于四川天府新区兴隆湖畔的产业园。新华社发

工作人员在四川宜宾锂宝新材料有限公司开展研发攻关。

四川伟力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正在操作生产设备。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式现代化】

几万元一吨的普通铜材,当被提纯到“6个9”(99.9999%)甚至“7个9”的纯度后,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信息传输能力等性能将发生巨大跃升,成为新能源、5G、超导等领域的必备原材料,身价也陡增近百倍。

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的华赐科技有限公司,攻克了超高纯铜生产技术和高纯无氧铜生产技术,打破国外垄断,填补国内空白,解决了关键材料“卡脖子”问题。公司2021年落户仁寿,2023年实现产值19.43亿元,全面建成投产后,超高纯铜及高纯无氧铜生产能力将跻身全球前列,年产值预计达100亿元以上。

作为全国经济大省和国家战略腹地,四川是我国为数不多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31个制造业大类的省份,肩负服务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重任。近年来,四川把推进新型工业化摆在突出位置,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建设服务国家全局、体现四川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成果转化 孕育“最大增量”

“在夏天晴朗的户外,如果你戴上这款降温帽,可保持头部比帽子表面的温度低10摄氏度左右。”在四川天府新区天府兴隆湖实验室展厅,实验室光谱调控热管理团队成员禹韬手拿一顶“遮阳帽”向记者展示,“别看它的外观平平无奇,科技含量却是十足的高。”

一同展示的还有一件材质轻薄的降温服。据介绍,该降温产品通过特殊的光谱设计,再搭配上多级孔材料,可以构建高效的热量传递通道,从而实现被动降温。

“它无需插电、被动降温,有很广的应用领域,最常见的就是户外工作者的工作服,此外还可以应用在建筑、电力机柜、通信设备等不同场景。”禹韬透露,目前该产品已经完成中试,即将走上市场。

四川高校和科研院所众多,创新实力雄厚,科技成果富集。目前拥有西部唯一的国家实验室,有普通高校137所、科研院所369家,在川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205个、国家大科学装置10个,综合创新能力稳居西部首位。近年来,四川不断厚植科技成果转化沃土,推动打造一批中试熟化平台,推进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成为新型工业化的“最大增量”。

“科技成果转化包含技术原理构想、实验室研究、中试放大和商品化等环节,其中中试是实验室成果走向生产线的关键一环。”在成都高新区,蜂鸟智造(成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田勇说,中试平台提供产品设计、样机制造、工艺优化、供应链优化等环节的中试服务,帮助企业将创新想法转化为产品,最终实现商品化上市。据了解,近年来,成都推动打造一批中试熟化平台,蜂鸟智造便是其中之一。

“由于成都‘中试生态圈’成熟,山东青岛一家制造迷你洗衣机的企业在蜂鸟智造中试后,决定把生产线搬到这里来。”田勇说,蜂鸟智造集概念验证、中试熟化、检验检测、科技投资、产业孵化、人才培育等功能于一体,搭建了全链条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在这里,“楼下中试、楼上孵化”的场景变为现实,平均每周有好几个新的中试项目启动。

据悉,蜂鸟智造成立以来,已服务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院所团队以及许多科技型企业,成功让众多科研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

“中试产业不仅需要‘从0到1’的原始技术研发,也要进行‘从1到100’的应用转化。”在成都青白江区,文澜智谷中试产业基地负责人李恒告诉记者,文澜智谷探索出一套“科学家+企业家+工程师”的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为科技成果工程化和商业化阶段提供“智力+人力+实力”多重服务和保障,推动科技成果快速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目前,文澜智谷已完成10余项成果转化,成功孵化企业6家,院士公司2家、海外专家公司1家、规上企业5家。基地成功转化的新材料与碳中和项目产业化成果已广泛应用于我国交通、建筑等领域。

前瞻布局 拓展工业新赛道

“‘黑灯产线’投入使用后,我值夜班频率由过去两三天一次变成10天一次。”四川德阳,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在叶片加工车间工作了十余年的工人付入明告诉记者,叶片加工“黑灯产线”大大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

“黑灯产线”就是在厂房灯光关闭的情况下仍然可以自主运转的生产线。记者在车间看到,无人驾驶小车载着零件在车间内流畅穿梭,橙色机械臂在生产线上有节奏地挥动,整个车间几乎看不到人工操作的身影。

据介绍,2022年8月建成投运的这条“黑灯产线”,不仅能实现24小时不间断加工、节省大量人力、降低劳动强度,还能达到毫秒级精准定位、40秒内智能送料等效果。数据显示,该产线加工精度提升至0.03毫米、质量合格率超99%、人均效率提升6.5倍。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带来无限可能。

四川扎实推进产业创新,持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加快构建富有四川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近年来,四川明确了6G通信、量子科技、深空深地、未来交通、生物芯片、生命科学、先进核能等重点方向,大力推进工业向新赛道拓展。

“我手上这瓶治疗肝癌、胰腺癌的放射性药,国外进口价是38万元左右一支,我们可以把价格控制在十几万元一支。”在乐山市夹江核技术应用产业园,乐山纽瑞特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柳芳向记者介绍,价格之所以“腰斩”,主要是因为药品使用的原料在此园区就能生产。

“目前,国内用于心、脑、肾等常规核医学诊断所需的原料钼-99还是依赖进口,用于甲亢和甲状腺癌治疗的碘-131八成依赖进口。”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一所副所长张劲松指着正在建设的工地告诉记者,这里很快有望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国内品类最齐全的医用同位素生产供应基地。

三线建设时期,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进驻夹江,使夹江成为我国重要的核工业基地。近年来,夹江依托良好的产业基础,大力推动医用同位素产业发展。记者看到,园区内塔吊林立,多个医用同位素生产项目正加速推进。张劲松告诉记者,项目建成后,钼-99、碘-131的年生产能力将基本满足国内需求。

目前,夹江核技术应用产业集群已被纳入全省23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正推动要素集聚和资源集约,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构建起良好的产业发展生态,推动形成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低碳发展 培育绿色生产力

“2019年产品面向市场推广,2020年进入行业龙头的供应链,实现配套发展;产值最初才几千万元,到2023年已增至近50亿元。”宜宾锂宝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研发总监张彬告诉记者,以化工起家的宜宾天原集团2017年进军动力电池赛道,与合作伙伴联合孵化出来的宜宾锂宝已成为动力电池正极材料领域的佼佼者。

锂宝新材料等项目的落地,开启宜宾动力电池产业发展之路。2019年,宁德时代的落户,更是推动宜宾迈入动力电池产业高速发展快车道。短短几年间,100多个动力电池产业项目陆续落户,让宜宾擦亮了“动力电池之都”的新名片。

而今,四川已形成以宜宾为主导,成都、遂宁、眉山、甘孜、阿坝等地协同发展的动力电池产业发展格局。

与此同时,一条完整的晶硅光伏产业链也在宜宾从零起步、迅速成链:从硅料加工,到拉棒、切片,再到电池片生产、组装……2023年,宜宾全市光伏产业产值达262亿元。四川沿成都、眉山、乐山布局形成的光伏产业经济走廊,还在继续延长。

当前,可与动力电池产业、光伏产业相互赋能、协同发展的储能产业也正在四川蓬勃兴起。宜宾储能产业园已经奠基开工,乐山新型储能(钒电池)产业园项目也正加速建设。

“这不是普通的集装箱,而是一个个全钒液流电池模块。”在乐山高新区,四川伟力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晓星指着眼前排列整齐的集装箱告诉记者,每一个集装箱都是一个“巨型充电宝”,它们将被运往甘肃的一座风光发电站,将不稳定的风光电存储起来再稳定输出,解决其间歇性和波动性问题。

“全钒液流电池系统寿命可长达25年,几乎与风光电站同寿命。”朱晓星说,全钒液流电池是一种以钒为活性物质呈循环流动液态的电池,循环使用寿命长,且无爆炸风险,适合用来做大规模储能设备。

“乐山新型储能(钒电池)产业园建成后,我们将打造中国西部地区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全钒液流电池研发及制造基地,项目投产后,预计首年实现产值10亿元以上。”朱晓星说。

四川以发展方式创新推进全面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美丽四川建设,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本底。2023年,四川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材料、太阳能电池等外贸“新三样”进出口分别增长77.6%、44.5%、22.2%,绿色低碳产业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敬茂明说:“四川新型显示、动力电池、晶硅光伏、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已经成为全国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地,绿色生产力培育卓有成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