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智汇医工 融通发展”2025医药健康产业“医工融合”活动在成都举行。此次活动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重点产业“建圈强链”工作部署的具体实践,旨在推动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促进医疗机构与医药企业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资源共享、产用对话等方面深度协同,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壁垒,为四川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活动现场,来自全国多地科研院所、医疗机构、龙头企业、金融资本和行业组织的近600名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医药+医疗”的深度融合展开交流,集中展示了一批“首创性、突破性”成果,并完成多项合作签约,释放出医工融合加速产业升级的强烈信号。
本次活动完成6大类别10组合作签约,涵盖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医药企业、产业园区、高校、金融机构和行业组织。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与成都康弘药业、416医院与成都中核高通的合作直指临床需求,加快新药研发和先进设备产业化;四川省中医医院、省人民医院与企业合作,探索中医药与现代医学融合新模式;川北医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与园区企业携手,推动人才精准对接;成都纽瑞特公司与泸州高新区的签约,为科研成果落地提供产业承载;成都银行与本草堂药业的合作,为企业发展注入资金活水;四川省医药行业协会与医院协会的携手,则搭建起跨界交流的新平台。
近年来,我省把医药健康产业作为保障民生的重要支撑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领域,紧紧抓住“医工融合”这一关键抓手,加快推动产业体系建设。
围绕细胞与基因治疗药物、放射性药物及高端医疗装备等新兴方向,我省持续优化科技力量布局,推动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逐步形成了覆盖研发、临床、应用等关键环节的全链条发展格局,一批创新成果已在应用端落地推广。
值得一提的是,在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下,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等部门积极作为,搭建政产学研医资协同平台,推动智慧医疗、中医药现代化应用、人工智能赋能诊疗等示范场景率先落地。
“我们推动医工协同,搭建优质创新体系,支持华西医院、迈克生物、科伦博泰等联合建设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有15家省重点企业与三级医院共建“医工合作实验室”,一批联合创新载体正在形成合力。
在应用场景打造上,经济和信息化厅联合卫健、药监等8个部门发布首批四川省创新医疗器械融合应用试点名单,支持锦江电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100余家单位共同参与建设40个医工联合体;支持成都、泸州、眉山等地率先建设12个试点区,为探索融合路径提供了实践经验。
作为西部的医疗服务大省、科教资源大省,四川医工融合具备良好条件,关键在于让供需双方有效对接,通过“供需双向牵引、互动互促”整合产学研用金资源,形成发展合力和现实生产力。下一步,四川将继续强化创新转化、数智赋能、应用拓展,优化政策环境、发展生态等,进一步推动医工融合,促进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