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长虹: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 建功新时代
发布日期:2022-10-17
信息来源:四川日报
浏览量:
字体:

长虹智能制造产业园。

   

新时代新征程。60多年来,历经三次转型的长虹,通过围绕主业上下游价值链,在冰箱压缩机、大数据存储、轨道交通电源、物联网模块等多个产业布局,培育多项产业冠军,在细分产业演绎“中国骄傲”。如今,长虹已发展成集消费电子、核心部件等研发与制造为一体的跨国企业,演绎了一个又一个精彩十年,在新时代交出高质量发展答卷。

探索发展新兴产业

9月22日,由世界品牌实验室主办的“亚洲品牌大会”发布了2022年《亚洲品牌500强》,长虹位列第56位,同比去年稳步上升。同时,长虹的品牌价值在今年也实现了百亿增长。

品牌价值与位次得以齐升,是近年来长虹在强化智能家电、核心部件、IT服务等成熟产业稳步发展的同时,持续优化产业布局的必然结果。

以长虹成熟智能家电板块为例,2022年1—6月奥维云网线上监测数据显示,长虹8K电视国内市场份额达87.8%,稳居国内线上市场第一。

此外,以冰箱压缩机为代表的核心部件板块,继续保持全球第一的市场地位,变频压缩机首次突破位居全球第一、商用压缩机位居国内第一。同时,IT服务板块,通过加快向“云服务商”转型升级,业务收入增长结构持续优化。

今年9月,长虹美菱旗下控股子公司中科美菱北交所上市注册申请获批。以生物医疗低温存储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核心,布局生命科学、智慧冷链、家庭健康三大业务板块的中科美菱,坚持科技创新,并以尖端的产品、优质的服务,赢得广阔的消费市场。

中科美菱登陆北交所后,将成为继四川长虹、长虹能源、长虹华意、长虹美菱及长虹佳华后,长虹控股集团旗下的第六家上市公司,长虹“资本航母”将再添新军。同时,作为“专精特新”领域企业,上市后,中科美菱有望为长虹体系再造新的产业冠军。

在计算存储产业板块,多款长虹自主研制的天宫服务器和PC产品入围“信创名录”,并牵头承建了全球领先的成都智算中心,助力科技创新和数字经济发展。

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方面,长虹持续打造标准化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推动完成两个“突破”,即从传统生产线向智能物流系统的产品突破、从传统家电向新能源领域的行业突破,成功实现新能源领域智能物流系统订单破亿元。长虹智能制造项目成功入选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名单。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长虹坚守“科技长虹、产业报国”初衷,加速数字化转型,瞄准多元化发展,产业规模保持稳定增长。

改革激发长虹活力

今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抓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高质量收官,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已迎来冲刺阶段。

从过去到现在,长虹把创新与变革贯穿始终,与四川改革发展同向发力,同频共振。从1958年艰苦创业到如今全产业链布局日益清晰,长虹的体制、机制、产业结构、产品创新等全方位变革之声愈加响亮。

2021年,长虹控股集团发布实施《长虹控股集团公司变革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国有资本投资控股”定位,推动公司由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型、由经营管理向投资控股迈进,以“若干上市公司和新兴产业”为主的扁平化资本和管理架构规划形成,进一步提高子公司经营自主性,激发创新发展活力。

长虹坚持“精简高效”的思路,厘清了控股公司投融资管理、高端人才培养、战略牵引、监督协同等核心功能。以“充分授权”为指导,进一步明确对子公司的管控界面,建立了控股公司权力清单。针对上市、拟上市等子公司实行差异化管控,让处在竞争行业的子公司能够第一时间应对变化、把握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

此外,传统产业的再生也成为长虹发展的新优势。

以早期生产碱性电池起家的长虹能源为例,2018年通过对锂电池企业江苏三杰的股权并购进入圆柱形锂电池产业,形成“碱电+锂电”双核心主业格局。国企改革以来,长虹能源加大骨干员工持股力度,激发团队活力,经营业绩稳步增长。2019年、2020年公司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69.26%、54.59%,2021年净利润再创新高,归母净利润2.56亿元,同比增长58.19%。

2021年11月15日,长虹能源公开发行融资2.24亿元并实现北交所上市,成为四川省在北交所首批上市四家企业之一。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8.07亿元,同比增长29.35%。

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授权经营有效激发传统产业的团队活力,持续开展员工持股工作,长虹进一步健全了“风险共担、利润共享”的长效激励机制,推动新能源、爱联、格润、华丰等十余家子公司实现内部的再创业。

随着改革的深入,长虹发展与经济效益获得双丰收。今年1—6月,长虹规模收入679.9亿元;利润6.6亿元,同比稳步增长;同时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实现两位数增长。

技术助推创新发展

科技创新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通过持续积累优势技术,坚持“自主创新,中国创造”,长虹实现了从多项冠军到科技自立的精进。

2021年,长虹控股集团发布实施《技术平台改革方案》,形成了“三个灯塔实验室+四个创新研发中心+多个外部联合实验室”的长虹中央研究院,面向未来前瞻性、共性技术研究和外部科技资源整合的平台定位更加清晰。

同时,长虹以价值为导向的创新机制不断健全,首席科学家负责制、设计总监制等运行机制持续优化,技术团队长效激励机制不断增强,储能、赋能项目技术成果按一定比例进行利润分享或技术入股。持续深入推进外向型技术创新合作,与清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上海交大、中物院等高校、院所,以及知名企业开展战略合作,“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生态链不断完善。目前,“先进性技术、竞争性技术、技术生态圈”三层技术体系在长虹正逐步构建并夯实。

2022年7月,长虹AI实验室撰写的《一种基于音素建模的文本无关说话人识别》《基于门控卷积融合的时域目标说话人提取网络》《基于平均意见分数预测网络的在线会议无参考语音质量评价》三篇技术论文,被全球语音研究领域顶级会议INTERSPEECH收录,这代表了长虹AI实验室在语音信号处理领域的科研实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是国际学术界对实验室研究成果的认可。

三篇论文覆盖了声纹识别、语音提取和语音质量评价领域,不仅体现了长虹AI实验室在不同语音任务中积累的技术深度,并且反映了实验室在语音领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技术矩阵。

长虹AI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展华益表示,长虹AI实验室将不断探索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引领创新,并持续拓展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边界,加强人工智能产业落地深入化、规模化,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不断取得突破。

近年来,长虹控股集团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项目攻坚、重点突破为引领支撑转型升级。仅2021年全年总投资超50亿元,积极推动190余个重大创新项目取得成效。

在工信部2021年物联网示范项目名单中,长虹“基于自主MEMS的光谱物联网快速分析技术研发及应用”“‘移动随访包’与智慧健康应用示范”两项目分别列为关键技术攻关类、融合应用创新类示范项目,成为国家级示范项目;在工信部2022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名单中,四川长虹电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基于数据驱动的数字化工厂建设》项目入选。

产业突破、技术引领,这都为长虹注入了更多科技化、高端化的内涵,让长虹在产业报国这条路上越走越踏实。作为品牌跨界的倡导者,长虹与川航跨界合作“国运长虹号”载梦起航、助力国家羽毛球队征战国际赛事、与小鹏汽车跨界让智慧家庭与智能汽车“链接”在一起……一系列的品牌跨界将科技长虹演绎入各行各业。

把握新机遇,释放内生动力,建功新时代。如今的长虹聚力发展,一个崭新的“全球领先的物联网科技企业集团”正踏浪而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