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最近两年,长虹能源电池产能实现“快充”——风口上不能“躺赢”攻擂者更要“抢跑”
发布日期:2022-05-17
信息来源:四川日报
浏览量:
字体:

图为长虹能源碱电生产车间中的工业机器人。

记者调查

5月9日,记者走进四川长虹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锂电生产控制室的大屏幕上,统计数字不断跳动——过去24小时,4条生产线片刻未歇,超过75万只高倍率圆柱形锂电池下线。依靠去年10月投用的这批生产线,长虹能源锂电产能翻了一番。

最近两年电池行业增长迅猛,用于电动工具的圆柱形锂电池和环保碱性电池也迎来风口。“风口之上没有‘躺赢者’,入局者众,攻擂者更要当‘抢跑者’,拼技术、拼产能。”长虹能源董事长莫文伟说,公司全力深耕细分领域,实施扩能行动,以领先行业两倍以上速度加快发展。

去年,长虹能源营收同比增长57.35%,其中锂电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33.79%。

产能翻倍

1年新增产能赶上过去7年才达到的产能

“紧张感扑面而来。”2021年初,彭燚调任长虹能源分公司四川长虹杰创锂电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分管长虹能源绵阳锂电项目人力资源工作,“那时项目开工才几个月,厂房主体结构刚封顶,公司就明确要尽快搭建生产团队。一切工作都瞄准建成即投产、投产即满产”。

比的就是速度。莫文伟介绍,与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不同,圆柱形锂电池主要用于电动工具,最近两年市场需求旺盛而产能紧张,不少企业都在抢占市场份额,“我们亟需扩大产能,吸引国际高端客户,抢占市场先机。”

统计数据显示,最近两年全球圆柱形锂电池出货量快速增长,2020年出货量达100亿只,2021年突破120亿只,国内领先企业的年产能已超过7亿只。

为追赶行业头部企业,长虹能源准备了“大招”。

此前,长虹能源的锂电项目布局在江苏泰兴,初创于2014年,逐步增加到4条生产线。2020年,长虹能源启动绵阳锂电项目,希望通过新建4条生产线,在短时间内实现产能倍增。

“现在谁跑得快,将来谁就能领先。”彭燚明白其中的道理,但挑战难以避免。2021年7月,项目进入投产倒计时,一批引进设备运抵绵阳,本该同步抵达的技术团队却因疫情迟到。

技术团队共有数十人,负责设备的安装与调试。技术人员来不了,机器动不了,如期投产也就难以保证。

通过努力,根据缓急安排次序,技术团队分批过来,先到的就先干起来。

2021年10月28日,长虹能源绵阳锂电项目建成投用。距厂房开建,刚过去一年时间。更重要的是,项目投产就满产,增加年产能2.6亿只。这一产能赶上过去7年才达到的产能,远超行业总产能20%的增幅。长虹杰创锂电创造了自己的历史。长虹杰创锂电总经理杨清欣表示,经此一役,公司产能紧张局面得到缓解,实现了产能区域布局平衡,保证了订单交付。

关键设备难买

多年积累在关键时候派上了用场

走出锂电车间,走进碱电车间,设备不同,但节奏相似——12条高速生产线片刻不停,在每条生产线的端头,每分钟都有数百只高能环保碱性电池下线装箱。

有条生产线与众不同,一条横幅悬挂其上:“热烈庆祝国内首条自制高速生产线成功试车”。“我们还有另外一条自制高速生产线,目前正在加紧安装调试。”长虹能源总经理郭龙告诉记者,公司正努力扩大这样的“快充”版产能。

背后,是一场速度的比拼。2020年,受全球疫情影响,海外不少碱电工厂停工停产,大量订单涌向中国,长虹能源的碱电订单增长迅猛。“所有生产线开足马力,依然供不应求。”郭龙介绍,这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但机遇背后也有挑战——产能跟不上,订单接不住,市场份额就可能流失,拉大与竞争对手的差距。

产能要充实,要“快充”——添置新的生产线,迫在眉睫。

不过,在这紧要关头,关键设备难买。郭龙介绍,在电池装备开发方面,此前国内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部分关键设备被国外头部企业垄断,一条高速生产线的常规引进周期通常一年以上,还不一定能买到。

“这次我们自己造。”作为初创团队成员,郭龙已在长虹能源耕耘碱电业务20年,每一条生产线的引进、建设都有他的参与。他介绍,多年来公司已有意识地开展研发,对相关技术进行积累,力争填补国内空白,只是尚未付诸实践。

多年积累在关键时候派上了用场。2020年底,长虹能源正式组建团队开展攻关,从图纸设计、部件加工、单台调试,到整线链接、系统精调、严格测评,最终只用了半年多,较常规引进周期缩短一半。

2021年6月30日,自制高速生产线试车成功,随后正式投入生产。目前,这条高速生产线已超过此前引进的同类设备,成为整个车间里效率最高的生产线之一。

“技术积累就是我们的底气。”莫文伟说,在电池性能和装备自动化、智能化方面,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帮助公司抓住市场机遇,碱电业务在2020年和2021年连续实现快速增长。

对话

为细分市场“冠军梦想”奋斗

记者:疫情和行业竞争有没有对长虹能源形成压力?

莫文伟:疫情反复使得物流成本增加,原材料上涨使得生产成本增加,这给我们的生产经营带来较大挑战。不过,我们对产业发展前景坚定看好。

在工具电池市场,“无绳化+便捷性”正在推动工具电池加速锂电化,而国外工具电池厂商普遍将战略重心转向动力电池市场,工具电池的国产进程明显加速,市场需求旺盛。近些年,多家世界知名企业、国际一流客户与我们形成实质性的业务合作关系,产销规模、行业地位和影响力在不断提升,这也给我们的未来发展积累了信心。

记者:长虹能源已被工信部认定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下一步会有哪些行动?

莫文伟:我们已形成碱电+锂电双核心主业格局,接下来还要围绕做强碱电、做大锂电、做新特种电池继续发力。

我们将加大智能制造能力的培养,整合集团内外资源,建设具有领先水平的制造工业基地;在技术方面,打造苏州研发中心、竞争力实验室,协同集团新能源材料灯塔实验室,与国际先进企业实现技术并行甚至超越;在新兴产业方面,抓住物联网井喷发展趋势,积极推进特种小微电池新业务布局,抢占细分赛道发展先机。总体来看,规划都是围绕细分市场“冠军梦想”在设计和提前布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