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飞地园区发展情况
我州立足国家主体功能区和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定位,将“飞地”园区建设作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承载地。2012年以来,先后与眉山、成都、宜宾共建甘眉、成甘、甘宜飞地园区。
(一)甘眉工业园区
2012年,以留存电量政策作为合作基石,甘孜眉山按照45:55比例共同出资5亿元建立甘眉工业园区。园区规划面积14.8平方公里,已建成8.1平方公里,主导产业为有色金属、新能源、新材料。
一是经济总量大幅跃升。园区现有规上工业企业48户,百亿企业1户,省市重点项目11个。2021年,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8户,实现工业总产值380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亿元、实现税收7亿元。2022年1-5月实现产值173.5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7亿元;预计1-6月实现产值213亿元,预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
二是项目引进源源不断。市州携手共招项目,已成功引进全球最大锂电龙头企业宁德时代、锂电行业头部企业上海璞泰来、A股上市公司天华超净等投资项目22余个,协议总投资超300亿元。今年招商引资“春季行动”已签约中科电气、协鑫等总投资77亿元的重点项目,还将力促投资120亿元川发展项目、投资1100亿元中创新航项目等签约落地。
三是合作共建硕果累累。2019年,甘眉工业园区获批“省级开发区”,目前已成为全省涉藏飞地园区中经济总量最大的园区,还先后获得“中国产业园区成长力百强”、“四川十大产业园区”、“四川省首批‘5+1’重点特色园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四川省工业产业扶贫工作表现突出产业园区”等多项荣誉。甘眉园区化工园区认定通过省政府常务会审议。
四是合作效益不断共享。园区已为我州群众提供2700个就业岗位,累计消纳甘孜州留存电量超200亿千瓦时,降低企业用电成本超30亿元,为甘孜州缴纳留存电补偿费4.34亿元、税收分享3.25亿元。甘孜州通过政策支持,为园区争取到中省各类资金1.43亿元,调剂2100亩土地规划指支持园区发展。市州合作走出了一条具有甘眉特色的“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发展共赢之路。
(二)成甘工业园区
2015年,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实施“精准扶贫”,成都市与我州建立成甘工业园区(我州不投入资金,不负担相关债权债务)。园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位于邛崃市天府新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功能区之中),主导产业为新能源、新材料。目前,园区起步区2平方公里配套设施已基本建成,现投产企业2户,规上企业2户。2021年实现产值1.14亿元,2022年1-5月实现产值20.76亿元,1-6月预计实现产值25亿元。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和税收分享双方还未达成共识。
(三)甘宜飞地园区
2022年2月11日,甘孜、宜宾人民政府签订《共建甘孜—宜宾飞地园区合作协议》,就园区界定、产业方向、发展目标、合作原则、合作机制等事项达成初步共识。目前园区还在前期筹建中。
二、主要问题
(一)发展空间承载不足。当前园区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新招引项目多,土地指标、环境容量指标、能耗指标等需求大,诸多问题限制项目落地建设。甘眉工业园区土地指标缺口达8500亩,成甘工业园区后续8平方公里、甘宜飞地园区2平方公里启动发展区无建设用地规划指标。
(二)留存电总量不足。园区的核心竞争优势为留存电政策,随着电网输配价格的下调,园区所具有的低电价优势越来越小。甘孜州每年有26.6亿度留存电量(四川涉藏地区总留存电量为80亿千瓦时),除去必要的民生用电外均用于支持甘眉、成甘飞地园区发展。目前,仅甘眉园区已签约和即将签约项目年均留存电量需求已达76亿千瓦时。
(三)发展资金压力大。我州飞地园区园区基础薄、底子弱,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征地拆迁、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配套。加之招商引资奖补资金的逐步兑现,园区发展资金压力较大,财力保障举步维艰。
三、工作建议
(一)发展空间方面。发展飞地园区是我州实现环境保护、民族团结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有机结合的重要载体,建议将飞地园区土地指标、环境容量指标、能耗指标等单列,为园区发展提供空间。
(二)留存电方面。建议支持扩大四川涉藏地区留存电量规模,在现有80亿千瓦时规模的基础上再增加70亿千瓦时,达到150亿千瓦时。
(三)发展资金方面。建议加大对涉藏地区飞地园区建设资金支持力度,将园区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中央和省预算内资金支持范围,提升园区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水平。
(四)支持园区扩区调位方面。按照国家“十四五”规划关于“建立健全区域合作互助、区际利益补偿等机制,更好促进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共同发展...鼓励探索共建园区、飞地经济等利益共享模式”精神,建议大力支持涉藏飞地园区扩区调位,支持甘眉工业园区创建国家级经开区,成甘工业园区创建省级开发区,做大做强涉藏飞地产业平台,打造民族团结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