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工作坚持“精准对接、系统推进、共建共享”的思路,以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为统领,聚焦产业升级与民生改善双目标,通过建立“产业筛选—平台承载—人才支撑—利益联结”全链条机制,重点引进符合“就业带动强、技能适配高、生态友好型、共富效应显”四维标准的优质项目,推动产业转移从单一项目承接向产业链整体跃升转变,实现“引进一个企业、培育一批人才、致富一方群众”的可持续发展格局。
攀枝花当升蜀道年产30万吨磷酸(锰)铁锂项目
攀枝花市仁和区光电信息产业园区
强产业抓机遇 夯实承接基础
围绕主导产业,精准对接东部企业。抢抓产业转移有利机遇,立足钒钛资源和清洁能源优势,绘制“三图一库”(产业链全景图、招商路线图、企业分布图、目标企业库),筛选重点目标企业、平台、机构260余个,策划重点推介项目25个。依托国家产业转移信息服务平台,组织参加“产业转移(四川) ”、西博会等系列活动,强化与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企业的对接。
强化载体建设,打造优质承接平台。深入实施园区“环境提档、服务提质、企业提效”三年行动,推进标准化厂房、智慧园区、5G网络、物流枢纽等建设,打造高能级产业转移承接园区。推动“飞地经济”发展,探索全链承接、部分承接和“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承接等多种承接模式,实现优势互补。
优化营商环境,破解项目落地瓶颈。推行“一窗受理、并联审批”,压缩企业开办、项目落地时间。设立“东部企业服务专班”,提供“一对一”全程代办服务。出台专项支持政策,降低企业转移成本。设立产业引导基金,支持重点转移项目落地和本地配套企业发展。
强化要素保障,提升服务企业效能。推行“柔性引才”机制,吸引东部高端人才短期服务或远程合作。搭建银企对接平台,提供低息贷款、供应链金融等融资服务。积极支持企业开展技改升级和数字化转型。建设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西部矿产品(钢铁钒钛)骨干流通走廊“廊主”城市,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推动本地企业与转移企业协同发展,提升产业链配套率。
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持续稳定发展。将产业转移承接工作纳入重点工作进行绩效考核。对落地快、贡献大的企业给予政策倾斜。动态跟踪服务,建立企业落地后跟踪服务机制,定期走访调研,解决实际困难。设立企业投诉快速响应通道,优化营商环境。
引项目促就业 激活发展动能
产业能级迅速提升。2019年以来,陆续从深圳等地引进美斯特光电、中顺半导体、睿恩光电等10余家光电信息企业,逐步发展成为光电信息产业园,实现光电信息产业迅速崛起,完成了“从无到有”“从有变强”的跨越。近三年来,承接转移项目工业投资年均增长约12.5%,2024年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32.09亿元、增长107%。
项目推进成效明显。近三年来,超过30%的签约项目来自上海、广东、浙江、福建等东部地区。2024年,与深圳纳毕化学集团签约的总投资120.8亿元的高纯钛及高纯硅综合利用项目,是近年来签约金额最大的制造业投资项目。
创新动能加速释放。转移落地企业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户,成功建设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拥有专利125项,技术创新实力不断增强。
就业带动逐步增强。2024年以来,转移落地企业累计提供用工岗位2000余个,促进招工700余人,其中高技术岗位占比超30%,提供技能培训890余人次,带动本地人才回流500余人。
(本文文字、图片由攀枝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