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政协四川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0767号提案答复意见的函
发布日期:2025-04-30
信息来源:政策法规处
浏览量:
字体:

川经信提案〔2025〕11号

姚黎明委员:

您提出的《新形势下四川省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第0767号提案)收悉。我厅高度重视,建议内容中肯、针对性强、具有较强操作性,对我省拓展市场与优化贸易格局、优化产业承接与强化供应链体系、推进国际科技合作与培育创新生态、优化政策引导与营商环境等方面具有参考意义,我们在下步工作中将予以积极采纳。经商省级有关部门(单位),根据您在提案中的具体建议,结合工作实际,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拓展市场与优化贸易格局

面对全球格局深刻重塑挑战,四川高规格召开全省对外开放发展大会,出台《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川办发〔2024〕27号)等政策措施,全力以赴扩开放、拓市场、抓外贸。

一是推动贸易稳规模优结构。抓好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政策落实,2024年,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10457.2亿元,同比增长9.4%,高出全国4.4个百分点,实现进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对全国外贸增长贡献史上最多、外贸主体队伍规模历史最大等三项历史最好成绩。全省出口产品持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2024年机电产品出口增长7.6%,占出口总值的比重达74.9%,其中集成电路、平板电脑、电动汽车、高端装备、投影仪等出口分别增长14.7%、19.2%、40.5%、3%、44.2%。2025年一季度,四川外贸进出口额达2580.4亿元,规模居全国第8位,同比增长7.6%。

二是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开放格局。坚持“西拓、南进、东接、北融”,以更高效畅达的对外通道、更紧密的经济走廊建设、更深度的产业链接、更开阔的发展空间,全面拥抱更大更广的市场。

三是助力企业开拓市场。经济和信息化、商务、贸促等部门密切协作,依托西博会、科博会、中博会、进博会等大型展会和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等联通欧亚的优势,组织企业“出川出海”,大力开拓省外、境外市场,赴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保加利亚、匈牙利、马尔代夫、斯里兰卡等国参加中国(四川)—匈牙利贸易投资需求对接洽谈会、2024中国“四川制造”(斯里兰卡)展览会等10余场重大展会活动,举办“四川—法兰克福制造业推介会暨企业对接会”“四川装备制造产业专场推介会(伦敦)”等活动,探寻“四川制造”出海新路径,提升全省优势产品影响力。

近期,为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对冲不确定因素,四川又出台支持外贸稳定发展9条措施,最大程度、最短时间帮助企业稳住市场份额、降低运营成本、创新业务模式。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统筹整合各类资源和力量、丰富措施手段,抓住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和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机遇,落实好各级各类稳外贸稳外资政策,更高水平推动产业开放合作,推动优势产业精准对接国际市场,完善市场供需对接机制,探索贸产联动融合发展等新模式,扩大企业国际“朋友圈”。

二、关于优化产业承接与强化供应链体系

我省积极发挥产业体系较为完善、产业基础雄厚及制造业的独特优势,高质量对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新布局,有序承接产业转移,积极服务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一是优化产业承接。制定实施《关于承接制造业有序转移的实施意见》(川办发〔2022〕67号),明确重点引进资源消耗少、环境影响小、科技含量高、产出效益好、发展可持续的绿色低碳产业和企业,推动全省积极有序承接制造业转移。高水平、高规格筹办2024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四川),工信部和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出席会议,38家央企、34家“三类500强”企业、商协会代表和专家院士近700名省内外重要客商参加会议,现场签约157个重点产业项目、协议总投资超2300亿元,有力助推全省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强化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大力推进重点产业链协同发展,建立“链长+副链长+牵头部门+主要承载地+协同发展地”推进机制,遴选高端能源装备、软件和信息服务、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等15条重点产业链,绘制产业链图谱、梳理“链主”“链属”企业清单,启动“四链融合”试点,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水平。推动成德高端能源装备、成都软件和信息服务、成渝电子信息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建设。

下一步,我们将全力做好承接产业转移工作,高质量办好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四川),进一步深入推进重点产业“建圈强链”,促进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提高协同配套率,指导企业构建多元化供应商体系,积极应对不利因素,提升全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韧性。

三、关于推进国际科技合作与培育创新生态

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积极发挥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创新人才集聚的优势以及西部(成都)科学城、中国(绵阳)科技城等创新资源聚集优势,推进国际科技合作,培育良好创新生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一是大力推动国际科技合作。制定实施《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管理办法》,着力加快资源整合,建设载体体系,推进基地优化重组,在拓展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合作关系、提升基地成果转化能力等方面发力,推动国际科技合作和创新驱动发展。2024年,新增8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涉及前沿医学、能源基础设施、轨道交通、农业等领域,全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达到97家。

二是创新“双向揭榜挂帅”模式。印发《实施“双向揭榜挂帅”推动成都科创生态岛“四链”融合先行先试工作方案》,坚持产业需求导向、企业主体地位、深化改革创新、统筹协调联动,以“企业找技术”“成果找市场”为出发点,通过财政资金阶段性支持,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加大投入,建立多元化市场投入机制,拟到2027年,支持揭榜项目500个以上,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先行先试。

三是优化创新环境。实施前沿科技攻坚突破行动,围绕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先进装备、生物制造、清洁能源、先进材料等6个重大科技专项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大力推进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劲动力。拿出“真金白银”,对科技创新予以优先保障,为打造西部地区创新高地提供坚实财力支撑,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发展。

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强全省创新资源、产业资源统筹,协调强化中试、技术交易、投融资、知识产权等配套服务,一体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建设一批省级中试研发平台,让重大科技成果更好更快从实验室走上生产线,及时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

四、关于优化政策引导与营商环境

坚持以经营主体实际感受和需求为导向,围绕经营主体准入、运营、退出等关键环节堵点难点问题,积极加强政策引导支持,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产业发展。

一是积极加强引导支持。加强应对贸易摩擦工作站等建设,积极指导或组织协调与我省企业有关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涉外知识产权等国际贸易摩擦案件及技术性贸易壁垒等应对。组织开展“中小企业政策服务市州行”等活动,不断扩大中小企业政策的普及率,切实提高企业的政策获得感。

二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出台《关于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聚焦经营主体关切,围绕政务环境、法治环境、要素环境、创新环境四个方面,以控制成本为核心,聚焦经营主体关切,提出29项任务和目标,部门协同、各级联动抓好贯彻实施,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三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法制环境,制定施行《四川省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条例》,从地方性法规层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创新创造。着力打造‘全领域、全链条、一站式’省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从审查授权、行政执法、司法保护、仲裁调解、行业自律、公民诚信等各环节入手,不断健全机制,全链条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落实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健全跨部门跨区域执法联动与响应机制,提高知识产权保护专业化、现代化、智能化水平。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强对企业指导帮扶,抓好深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推动惠企政策落地见效、规范涉企执法检查等事项落实,不断优化全省营商环境,助力企业“轻装上阵”、高质量发展。

促进产业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工作,我们将结合您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加强发展态势、形势任务等分析研判,直面挑战、抢抓机遇,联动协作、多措并举,努力推动全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再次感谢您对我省产业发展工作的关注,期望您今后一如既往给予我们更多关心和支持。

(联系人:赵明正;联系电话:13684001798)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2025年4月29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