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经信提案〔2025〕22号
农工党四川省委会: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加快生物制药创新,助推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第0068号提案)收悉。我厅高度重视,经商发改、科技、药监、金融、人才等相关部门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抓关键突破,提升源头创新力”方面的建议
一是强化政策引领。我省先后出台《四川省医药健康产业提质倍增行动方案(2022—2027年)》《四川省医药健康产业建圈强链工作方案》《创新药“青苗培育”行动方案》等文件,提出要以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创新发展为引领,围绕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重点产业领域,加强生物医药科技创新,构建“点—链—网”式研发创新体系。
二是实施“企业找技术”和“成果找市场”双向揭榜挂帅项目。截至目前,我们梳理发布了两批清单共70项技术需求和70项科研成果,首期安排资金12亿元组建“双向揭榜挂帅”资金池,单个项目支持金额最高可达2000万元,集中攻克一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三是组织遴选重点领域链主企业,发挥企业主体创新作用。近年来,我们聚焦创新生物药、高端化药制剂等领域,集中力量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关键共性技术50余项。支持建设医企联合实验室,吸引医企优秀科研团队和人才参与合作研究,提高科研效率和创新水平。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加快推动研究型医院建设,支持具备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研究型医院和研究型病房,鼓励研究型医院与生物医药企业开展深度合作。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组织实施生物制造重大科技专项和医药健康产业链科技攻关项目,加大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力度。积极筹建医学创新转化研究院,建立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强与转化服务机构的合作,为科研成果转化提供概念验证、中试熟化、金融服务。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科研人员开展创新研究,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产业化水平。
二、关于“抓要素配置,提升创新支撑力”方面的建议
一是不断建立完善机制体系。为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重点产业建圈强链的战略部署,建立省医药健康产业链协同推进机制,相继出台《关于推动支持创新药临床应用的通知》《四川省促进医药健康产业发展若干措施》等支持政策,围绕科技创新攻关、企业服务、应用场景、多业态融合、临床应用等方面,制定了务实管用的支持性措施。同时,建立了资本市场发展协调工作机制,搭建直接融资全生命周期服务对接平台,开展“政银聚力,赋能制造”金融支持制造业行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生物医药企业信贷支持。此外,我省获批承接优化药品补充申请审评审批程序试点工作,为药品重大变更申报前提供前置指导、核查、检验和立卷服务,依托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医疗器械创新四川服务站,为三类创新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申报开展精准服务,助力优质产品加快转化上市。
二是不断强化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建设了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以及同位素及药物、生物靶向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拥有口腔疾病和老年疾病2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成52家国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形成覆盖21个市(州)的协同创新网络。布局组建四川省核医疗装备产业创新中心、核素药物临床转化四川省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级创新平台。推动生物治疗和口腔疾病2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完成优化重组,天府锦城实验室进入实体化运行。
三是不断加大人才支持力度。实施“天府峨眉计划”“天府青城计划”等人才计划,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大平台倾斜支持,近5年引育支持500余名生物医药领域高层次人才。省市县联动推行“天府英才卡”制度,为符合相应条件的人才提供安居、医疗、人才入学等综合服务保障。此外,制定了《四川省高层次人才医疗待遇管理服务办法》等政策文件,将“四川杰出人才奖、天府友谊奖”获得者等10余类高层次人才纳入我省省级特约医疗服务范围。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做好各项要素保障工作,谋划出台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政策措施,不断完善政策支撑体系。积极筹备建设新药临床前评价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服务平台,推动各类创新平台发挥功能作用。持续完善产才融合制度,一体推进人才与产业融合、科技创新与成果应用。支持生物医药重点企业和单位聚焦重点领域申报超长期特别国债等,积极争取国家更多试点示范工程及重大项目落地四川建设。此外,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药物研发、设计、生产、服务等环节的广泛应用,构建医药数智化转型生态体系。
三、关于“抓产业升级,提升区域集聚力”方面的建议
一是强化市场主体培育,坚持抓企业服务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建设了“一网一号”线上服务平台和“企业之家”线下服务大厅,建立了重点企业月调度机制,针对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服务企业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全方位开展助企惠企服务。同时,围绕高端化药制剂、血液制品、抗体和重组蛋白药物、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领域遴选“链主”企业20余家,以“链主”企业带动全产业链发展。此外,修订了《四川省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管理办法》,筛选符合条件的生物医药企业纳入四川省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进行培育,推动生物医药企业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抢抓政策机遇赴港上市。
二是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我们根据区域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打造了天府国际生物城(成都高新)、成都医学城(成都温江)、天府中药城(成都彭州)、中国牙谷(资阳)、中国堆谷(乐山夹江)、西部药谷(眉山东坡)等一批医药特色产业集聚区。推动创建成都温江生物技术、岳池原料药、资阳口腔医疗器械3个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联合创建成渝地区生物医药集群入围“国家队”。支持成都与广安共建生物医药“双飞地”,加快新一代抗感染、抗肿瘤等全国产能紧缺的特色原料药研发制造与生产,助力打造以高端特色原料药为主导的医药健康产业集群。
三是强化对接交流合作,我们常态化开展科学家、企业家、金融家“三家”融通发展和医工融合创新发展活动,举办多场产业链供需对接专场活动,制定发布《四川医药健康产业链供应链协作供需清单》,加大产业链供应链交流合作。强化川渝合作,共建6个生物医药领域合作示范园区,以及特色道地中药检测与评价、特殊药品质量研究等创新协作平台和临床转化、药品溯源等公共服务平台。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强化市场主体培育,培育一批国际化程度高、全球化布局的百亿级医药领航企业和上市“后备军”,打造一批创新实力强、专业基础好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形成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新格局。持续开展产业转移合作,支持企业积极走出去,开展国际国内交流合作。强化产业集聚发展,加大川渝产业协同,加强供需平台建设和重点实验室共建,共建西部大健康产业基地。
感谢贵单位对我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希望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联系人:梁程;联系电话:028-86266397)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2025年5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