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经信提案〔2025〕14号
饶晓东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赋能传统产业智能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建议》(第0780号提案)收悉。我厅高度重视,经深入研究,结合工作实际,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全面推进制造业“智改数转”。
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制定了《四川省加快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2024—2027年)》,发布了面向全省制造业的“智改数转”评价指标体系,明确“智改数转”的目标任务、实施路径。发挥省级转型资金效能,2024年支持重点项目400余个、带动投资超550亿元,引导更多工业企业通过实施“智改数转”,平均实现综合能耗下降14%、综合成本下降13%、生产效率提升27%以上。全省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达98.0,全省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62.9%、84.3%。
(二)强化工业互联网与产业协同发展。
建成中西部规模最大信息通信网络,5G基站达20.7万个,居全国第6位,省级以上工业园区万兆光网全覆盖。打造跨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47个,培育东方电气Co-Plat、四川长虹CHiM两大国家级“双跨”平台。推动成渝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星火·链网”(成都)超级节点建成投用,累计上线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20个,服务企业超4700家,标识注册量达253亿,解析量超203亿,标识注册解析总量居全国第4位。
(三)不断深化数字化绿色化融合。
将数字化与绿色化深度融合作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实施“5G+矿山”等试点项目,推广5G技术在生产制造、能源管理等领域应用。构建15条产业链协同机制,在光伏、白酒、调味品等行业开展场景数字化转型试点工作,场景化、图谱化推动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打造300个重点企业转型样板,培育智能工厂273家、5G工厂126个,入选全国5G工厂名录19个,成都入选全国“5G+工业互联网”试点城市,完善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的应用场景与产业生态。
(四)持续完善产业发展保障。
建成投用四川数智化绿色化发展促进中心和省级制造业智改数转赋能平台,落地运行华为数字机器人创新中心,启动建设“企业之家”服务体系,东方电气、中铝集团等央企相继在川成立数科公司,遴选发布140家优质供应商。金融方面,人行四川省分行加大智改数转信贷支持力度,重点企业贷款余额超3680亿元,成都银行等推出“智改数转贷”金融产品。供需对接上,围绕智改数转等领域开展供需对接系列活动,促成1800余家企业供需洽谈,交易总额达360亿元。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深化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
出台专项政策,支持企业围绕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关键环节实施数字化转型。建立“智改数转”供应商资源池,发布优质服务目录,开展“数字赋能深度行”活动,形成可复制的典型场景解决方案。开展“智改数转”赋能和一体化进园区“百城千园”活动,借助丰富多样的赋能活动和媒体深度报道,营造浓厚转型氛围,凝聚强大合力。
(二)夯实数字化基础设施底座。
加快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国家枢纽节点建设,启动全省算力调度服务中心,推进天府数据中心集群重点项目,通过算力与网络升级,为全省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提供强大的基础设施支撑。实施标识解析“贯通天府”行动,开展成都灾备顶级节点扩容升级工程,推进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推动标识在生产、物流等环节深度应用。
(三)推进平台支撑产业链协同发展。
引导和支持企业开展产业融合创新实践,支持行业龙头企业打造服务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实现“链链有平台”创新发展。推动龙头骨干企业牵头建设重点产业链数字化协作平台,分级建设一批数字化转型标杆项目,培育省级先进智能工厂。
(四)优化数字化产业生态圈建设。
统筹实施“天府峨眉”“天府青城”等人才计划,支持开展数字化领域职业教育培训,举办全省数智化工匠人才大赛等高规格赛会,搭建更广阔的供需交流平台,促进资源高效配置与产业协同发展。引导金融机构推出“绿色转型贷”等产品,设立省级智改数转专项基金,探索基于诊断结果的金融信用评价体系,为企业智能化转型提供多元化金融支持。
(五)健全网络和数据安全保障体系。
实施工业互联网安全分类分级管理,建立技术防护体系,大力发展网络安全产业,培育一批安全服务机构,提升网络性能与安全水平。开展护航新型工业化网络安全专项行动,实施21市州工业互联网企业网络安全诊断,每月通报网络安全风险隐患。持续推进工业企业数据安全管理,推动数据安全风险重点企业开展数据分类分级和自评估。
感谢您对四川省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的关心与支持,希望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联系人:贾磊;联系电话:028-86262972)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2025年5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