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经信提案〔2025〕57号
易家祥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宜宾市打造国家级纺织产业集群的建议》(第0415号提案)收悉。我厅高度重视,会同省发展改革委、教育厅、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省经济合作局等有关部门进行了深入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实施招大引强工程,打造纺织产业全产业链”的建议
为推动我省积极有序承接制造业转移,加快构建现代工业体系,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承接制造业有序转移的实施意见》(川办发〔2022〕67号),提出“鼓励川南等高技能人才丰富、区位交通便利地区有序承接绿色食品、轻工纺织、绿色家居等消费品产业”。我厅支持宜宾等地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积极承接东部地区纺织服装产业转移,联合省经济合作局开展系列制造业招商引资“百日攻坚”行动,印发《四川制造业重点产业招商引资工作指南》,指导举办“2025年浙川东西部纺织产业协作大会”等活动,推动纺织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落地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屏山县被授予“全国纺织服装产业示范园区”等称号,成为我省乃至全国纺织集群发展的新热点。
下一步,省经济合作局将全力支持宜宾市开展纺织服装产业靶向招商,一是利用“西博会”“四川行”等省级重大平台活动,邀请纺织产业及服装方面企业参会并与宜宾深度对接;二是支持宜宾市在重大活动或外出招商期间开展特色专题活动,进一步拓展企业资源渠道,储备和落地一批项目;三是利用“投资四川”新媒体矩阵,多方位宣传宜宾市营商环境、产业优势、投资机遇等,推动产业链重点企业在宜宾投资兴业。我厅将积极支持宜宾市抢抓国家战略腹地核心承载区建设等机遇,指导屏山县、筠连县、高县加强纺织服装产业研究,有针对性地强链补链延链,协同开展制造业精准靶向招商,进一步做细重点项目建设服务保障工作,切实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问题。
二、关于“实施人才引育工程,推动完善创新体系建设”的建议
我省历来高度重视纺织业人才培养工作,积极引导全省高校布局相关学科专业,深化纺织行业产教融合,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目前,我省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15所高校建有纺织产业领域相关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8个,在校研究生5426人;四川大学、四川轻化工大学等14所高校开设相关本科专业18个,在校生3223人;12所高职学校开设相关专业35个,47所中职学校开设相关专业49个,在校生8594人。投入4000万元支持“成都纺专·宜宾丝丽雅纤维先进材料产教融合项目”实施,支持际华三五三六实业有限公司、武汉纺织大学、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共同牵头组建全国功能性纺织服装领域产教融合共同体,促进产教资源对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下一步,教育厅将持续实施创新人才引育工程,一是积极引导纺织业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加强学科专业动态调整省级统筹,支持有条件的在宜高校根据产业发展需要适度扩大纺织业部分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在学位授权动态调整和新一轮学位授权审核中,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校申报纺织产业领域相关学科专业学位授权点,加强学科专业常态化监测,着力提升现有学科专业建设水平。二是支持纺织业产教融合新型载体建设,积极推进“成都纺专·宜宾丝丽雅纤维先进材料产教融合项目”、全国功能性纺织服装领域产教融合共同体等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校申请四川现代产业学院。三是深入推进校企合作,支持建设一批纺织业领域学生实习实训基地,支持建设一批体现行业最新技术、生产最近需求的高阶课程和高水平教材,及时把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引入教育教学,鼓励支持高校将纺织业生产面临的问题纳入学生课堂讨论和毕业论文设计,提高人才培养与纺织业发展的适配度。我厅将指导推动绿色生物基纤维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快建设,实现莱赛尔纤维等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
三、关于“实施要素保障工程,推动纺织项目落地增产”的建议
我省持续深化用地审批改革,着力提升项目用地保障质效。在增量空间方面,我省在全国率先探索实行增量空间省级周转指标模式,指导支持宜宾市在不突破城镇建设用地总规模和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前提下,统筹年度可用增量空间规模,并可根据需要适当调剂未来两年增量空间规模。同时在严守“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和国土空间管控规则基础上,开展城镇开发边界局部优化工作,满足相关工业园区和产业用地需求。在计划指标方面,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持续完善“增存挂钩”机制,未纳入国省重大项目清单的建设项目和城镇村批次用地,以市县存量土地处置规模为基础核算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倒逼各地加快处置存量土地产生更多计划指标保障项目用地。同时指导各地每年按不低于当年新增城乡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的20%,优先安排六大优势产业项目用地。2024年,全省处置存量土地产生用地计划指标20.4万亩,对所有申请用地的项目所需计划指标实现足额保障。
下一步,自然资源厅将继续指导宜宾市做好市域内纺织服装等优势产业链项目用地空间规模统筹,加快处置存量土地,产生更多计划指标统筹保障包括筠连县经开区(巡司功能区)印染项目在内的建设项目用地;计划指标确有不足的,年底视全省计划指标节余情况,由自然资源厅在全省范围内统筹调剂支持。同时持续做好用地审批服务,在项目生成阶段即主动提前介入,做优做实“用地保姆”“服务专班”等工作机制,确保重点项目高效落地实施。生态环境厅将指导宜宾市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腾出更多的环境容量用于支持相关项目落地,同时加强建设项目环评总量指标管理,高效配置建设项目环评总量指标,或与其他市(州)在自愿基础上调剂整合项目环评总量指标以支持项目落地。省发展改革委将积极支持宜宾等地加快构建纺织服装全产业链条,在继续执行丰水期外送电价政策的情况下,支持屏山县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和地方经济发展。
感谢您对全省纺织工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希望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联系人:轻工纺织处邓夏露;联系电话:028-86265842)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2025年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