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政协四川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1383号提案办理答复意见的函
发布日期:2025-06-30
信息来源:中小企业促进处
浏览量:
字体:

川经信提案〔2025〕60号

韩文兵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川渝地区协同发展背景下提升中小企业合作质效的建议》(第1383号提案)收悉。提案紧扣国家战略,为两地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我厅高度重视,积极会同四川金融监管局、省政务服务和资源交易服务中心等相关部门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构建统一政策框架方面

一是政策协同机制方面。川渝共同构建统一市场,设立全国首个跨省共建省级新区川渝高竹新区,通过协同立法赋予新区管委会行政管理权限,推行“小管委会+大公司”运行管理模式,建立建设用地指标统筹管理机制,成立全国首个跨省税费征管服务中心,统一税费政策口径78项。二是服务支撑体系方面。推进市场准入“异地同标”,完善“市场准入异地同标”便利化准入机制,推进身份实名认证结果互认、名称自主申报字词库、企业经营范围规范化表述、名称审核标准和申报规则统一,首张成渝两地互办互发的营业执照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二、搭建信息共享平台方面

一是抓好产业供需对接。用好企业服务云平台、行业对接平台等,推动两地互采订单超1000亿元,专题发布《2024年度合作园区高质量发展供需清单》,为产业发展供需双方搭建了重要交流合作平台。二是共建联合机制。联合召开全球投资推介会,发布“双城双百”投资机会清单和协同招商十条措施,互邀参加智博会、西博会、西洽会等重要展会活动,相互支持举办专题性投资促进活动。三是共建川渝重点实验室。联合出台《推动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的实施意见》,建设代谢性血管疾病、数字经济智能与安全、中药新药创制等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共性技术难题。 

三、创新合作模式与机制方面

一是产业链联盟方面。建立汽车摩托车、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产业合作园区、工业互联网、消费品、无线电协同监管7个工作专班机制,编制实施成渝双核18张重点产业链图谱。以电子信息为例,共同举办成渝集成电路产业峰会、电子信息博览会等品牌会展以及供需对接活动,两地560余户电子信息企业实现互采互供,提供产品、服务近590余项,集群协作配套率提升至50%左右。二是飞地经济合作方面。2020年以来,两厅委先后选育了35个“产业合作园区”。通过园区结对建圈强链、产业设施共建共享、资源互补联合招商、链上企业协同创新、园区干部互派挂职等多种方式深化互动交流,促进产业跨域融合,达到“1+1>2”的示范引领效应。三是合作风险防范机制方面。联合出资成立全国首家跨省信用增进公司,完善区域信用风险分散分担机制。出台《川渝省级公共信用信息共享目录》,设立经营主体信用修复同步互认平台,推动守信激励和严重失信主体名单共享互认,累计共享守信激励对象和严重失信惩戒对象信息113.6万条。加快推进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挂牌成立西部金融中央法务区,成渝金融法院累计受理案件超2.4万件。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两地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开启第二个五年为新起点,与相关省直部门密切配合,统筹推进两地资源共享、平台链接、创新机制,大力支持川渝地区中小企业合作发展。

再次感谢您对川渝中小企业的关心和支持,希望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联系人:姚丁心;联系电话:028-87036542)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2025年6月26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