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经信提案〔2025〕76号
胡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多措并举支持川东北经济区工业振兴的建议》(第0285号提案)收悉。我厅高度重视,经商相关省直部门,现答复如下:
一、已开展工作情况
(一)推动重点产业建圈强链。制定并推动印发重点产业链协同推进机制,支持川东北经济区重点产业建圈强链,因地制宜发展天然气综合利用、化工轻纺、铝基新材料、微玻纤、先进真空装备等特色优势产业,抓好航空航天、新型显示、高端能源装备、医药健康、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链关键配套、关键环节和应用场景。用好国家部委(央企)定点帮扶和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机制,创新飞地经济区域合作模式,支持川东北经济区引育转移关联产业。川东北地区累计培育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1家(广安岳池县原料药产业集群)、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10家,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4个。
(二)支持新产业新赛道产业引育。支持川东北地区对标行业高端,逐步推进产业从低端代工向核心配套、自主创新转变。推动达州举办首届全国先进计算技术创新大赛,建成万达开先进计算中心(曙光站),创建国家级光学薄膜研发实验室,其研发的反射型偏光增亮膜打破美国3M公司的垄断。广元市企业与电子科大、国防科大、西安电大、绵阳九院等多家单位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广安市成功引进拥有较强自主研发能力的瀚海精密、怡田科技、坤鸿电子、力泓电子等企业。
(三)提升园区能级。研究制定《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办法》,建立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规范评价程序。开展“百园百校万企”创新合作行动,推进川东北地区高新区、高校和企业围绕成果转化、技术攻关和人才交流开展深度合作。支持川东北地区经开区(高新区)争创国家级。修订完善《四川省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认定和管理办法》,推动一批条件成熟的产业园区创建省级高新区。目前,川东北5市共有31个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广安、广元分别建成1个国家级经开区。
(四)加强企业引育。支持川东北经济区精准招商推动项目落地,发布“五区双百”投资机遇清单,2023年—2024年,共支持、协助川东北地区参与或举办省级及其他投资促进活动20余场,签约项目总数超450个。搭建合作平台,推动川东北地区积极参与“知名企业进市州”专题活动,助力达州、南充等市与海螺集团、正威国际等知名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协助川东北地区在成都、上海等地举办物流枢纽、绿色能源等专题推介会,吸引圆通速递、东航物流等企业在川东北地区布局。
(五)加大要素保障力度。支持川东北抢抓“两重”“两新”政策机遇,指导吉利四川商用车、原玄武岩等川东北企业申报“两新”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淘汰落后低效老旧生产设备,促进企业转型升级。聚焦川东北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积极搭建产融合作平台,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推动地方扩大实体经济融资担保规模,2024年川东北地区共获金融互动奖补资金1739万元。实施“经纬人才计划”,川东北地区共14人进入后备人才库。2025年计划1/3省工业和信息化技术技能赛项落地川东北,进一步推动川东北地区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资源向川东北经济区倾斜。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川东北经济区振兴发展。
一是抓紧完善支持川东北工业振兴政策措施。推动川东北经济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抓紧制定并推动出台《支持川东北工业振兴实施方案》,支持川东北共建油气化工、农产品精深加工、现代纺织服装、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优势产业集群,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前瞻布局产业新赛道,建立工业振兴推进机制,稳步提升工业质量效益,支撑带动川东北高质量发展。
二是推进产业集聚发展。推动川东北经济区深度融入全省重点产业链建圈强链,积极配套成渝双城经济圈万亿级产业集群发展,重点发展油气开发及利用、农产品精深加工、汽摩汽配等优势产业,打造成渝地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关键配套基地。
三是加快培育产业新动能。指导川东北工业战线认真谋划“十五五”新型工业化发展,细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攻方向和措施路径,谋划实施川渝合作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久源化工新材料等一批重大工程、重大项目,积极推动纳入国家和省上“总盘子”。支持企业联合科研院所、高校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建立中试、验证平台,开展技术攻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四是高质量建设现代产业园区。实施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推动川渝产业合作园区、川东北丝纺智造产业园、丘陵山区现代农机装备产业园等加快建设。支持川东北经济区有条件经开区创建省级高新区,省级高新区、经开区争创国家级,深化高新区集成授权改革试点。开展川东北经济区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评价,支持区域化工园区申报、扩区调位。
五是梯度培育优势企业。精准梳理适合川东北经济区引进落地的重点产业,建立目标企业库,制定个性化招商方案,实现精准招商、靶向招商。支持川东北经济区符合条件的企业纳入专精特新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重点企业梯度培育范畴。构建“企业之家”服务体系,协调解决企业发展诉求。组织川东北经济区企业开展供需对接活动,帮助企业解决产销衔接等问题。
六是强化要素保障。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支持川东北5市新兴产业基础设施、算力设备及辅助设备基础设施等符合条件的项目申报地方专项债券。支持组建川东北工业振兴基金。深化工业用地“标准地”改革。推动建立留存气量协调机制。鼓励通过源网荷储、绿电交易等降低用电成本。
感谢您对川东北经济区工业振兴的关心和支持,希望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联系人:欧浪,联系电话:19102801107)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2025年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