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经信提案〔2025〕69号
九三学社四川省委会: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加快“智改数转”,助力四川中小企业向“新”提“质”的建议》(第0058号提案)收悉。我厅高度重视,会同科技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相关部门进行了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我省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1.9万家,中小企业占比高达98%。近年来,我们高度重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以打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堵点痛点为导向,着力提升供给质效和服务保障水平,加速中小企业数字化进程。
(一)关于“提升对‘智改数转’和自身需求认知水平”的建议。印发实施制造业“智改数转”行动计划,建立工作专班,形成省市县联动机制。创新构建四川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评价指标,系统化建立“宣传、评估、诊断、规划、实施”在内的企业“智改数转”诊断流程,搭建线上制造业“智改数转”评估服务平台,为1.4万余家制造业企业提供“问诊式”服务,帮助企业明确自身数字化转型水平和需求。深入开展数字赋能深度行、5G+工业互联网“三进”行动等系列活动,进企业、进园区、进集群开展供需对接、场景发布、宣贯推介等精准服务,覆盖1万余家工业企业,广泛凝聚改转共识。
(二)关于“夯实数智化技术基础对‘智改数转’支撑作用”的建议。数字研发投入逐年增加,通过“揭榜挂帅”等机制,布局实施数字技术关键项目300余项,建设国家工业软件协同攻关中心以及省级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等重要平台。聚力实施人工智能1号创新工程,10个场景入选国家“智赋百景”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支持产学研联合组建智能人机接口、人形机器人、集成电路设计创新联合体,发布全国首个人形机器人任务生成式模型,打造长虹云帆等一批行业垂直大模型。推动5G技术向工业生产各领域各环节深度拓展,累计建设全国5G工厂19个,带动5G由生产现场监测、厂区智能物流等辅助环节深入远程设备操控、设备协同作业等核心控制环节。
(三)关于“完善‘智改数转’实施方案”的建议。聚焦企业不愿、不会、不能问题,加快实施数字化平台建设和优质供应商培育行动,提升行业解决方案精准适配能力。完善公共服务,建成投用四川数智化绿色化发展促进中心,上线全国首个省级制造业智改数转赋能平台,启动建设“企业之家”服务体系,东方电气、中铝集团等央企相继在川成立数科公司,构建一站式数字化转型服务能力。做强专业服务,遴选发布183家优质供应商,“一企一策”靶向制定解决方案,丰富服务产品供给清单。
(四)关于“加强复合型人才引进与培养”的建议。统筹实施“天府峨眉计划”“天府青城计划”“四川高端引智计划”等,增设智能制造、区块链等200余个专业,推动人力资源供给与数字化转型需求相衔接。连续举办三届全省数智化工匠人才大赛,系统开展“智改数转”专题培训,累计培训数字领域技能人才1万人次以上。全面推行“天府英才卡”制度,围绕“引、育、留、用”等关键环节,为各类高层次人才集成提供住房安居、创新创业等优质服务,对核心技术领域引进的境外高端紧缺人才发放激励资金。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省委十二届历次全会精神,瞄准制造业降本、增效、提质、扩绿四大关键点,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实施制造业智改数转行动,加快健全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机制。
(一)梯次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发挥龙头企业标杆引领作用,积极争创数字领航企业、领航级智能工厂等。鼓励链主企业开放大企业数字化平台和供应链向行业企业辐射推广,强化中小企业在供应链上的配套能力。抓好成都、宜宾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引导中小企业通过上云用平台等方式降低数字化改造成本。
(二)推进数字技术研发攻关。通过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技专项、“聚源兴川”等科技计划项目,加大数字技术领域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支持力度,支持一批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领域重点项目。深化人工智能应用,加快算力芯片、传感器、机器学习、通用视觉等关键技术突破,推进垂直领域行业大模型落地应用。
(三)增强转型服务支撑能力。分地区、分行业开展宣传培训、供需对接等数字赋能活动,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全覆盖。持续遴选发布优质供应商,形成一批优质服务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拓展四川数智化绿色化发展促进中心赋能作用,加快区域赋能载体建设,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四)引进培育复合型数字人才。大力实施国家和省重大人才计划,落实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萃青工程”实施方案,联合教育厅推动高职院校开设鸿蒙等国产化数字技术课程,打造数字人才培育课程和精品研修项目。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实验室、专业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建设数字化人才共享中心,培育“数字工匠”“数字工程师”等技术技能型人才。
感谢贵单位对制造业“智改数转”有关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联系人:李瑶婷;联系电话:028-86260279)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2025年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