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经信提案〔2025〕93号
陈胡兰委员:
您提出的《“精准引,靶向培”——强化人才支撑,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第0728号提案)收悉。我厅高度重视,经商省委组织部、科技厅、教育厅等相关部门,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做好顶层设计,合理制定引才规划,完善人才引进标准,‘精准引进’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引领力高层次人才”方面的建议
我省坚持重大项目牵引带动,省委人才办深入实施“天府峨眉计划”“天府青城计划”,截至目前,我省生物医药领域累计入选“天府峨眉计划”个人747名,团队63个;入选“天府青城计划”个人44名。经济和信息化厅近年来支持省内医药企业从海外引进领军人才10名,倾斜支持医药企业人才申报国省级各类人才计划,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制造业人才支持计划”首批创新企业家1名。2024年,省卫生健康委评选推荐26人入选首届国家医学高层次人才计划,其中杰出医师13人、优秀青年医师13人,分别居全国第2和第4,15名个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评选“卫生健康英才计划”领军人才、临床技能名师共200名。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生物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引进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引领力高层次人才,靶向培养一批生物与医药领域的高层次技术骨干人才,持续优化人才评价激励机制,为推动四川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二、关于“支持高校加强生物医药等领域相关学科专业建设,‘靶向培育’一批生物与医药领域的高层次技术骨干人才”方面的建议
我省积极实施四川省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贡嘎计划,教育厅支持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等高校生物医学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纳入建设名单,目前已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2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3个,支持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医学院等高校医学相关专业立项建设四川省本科高校应用型品牌专业4个。经济和信息化厅支持医药企业参与校企协同育人,与四川大学、成都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西南医科大学等高校共建成都药物创制现代产业学院、现代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学院、核医药产业学院等6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支持四川理工技师学院,围绕医药健康产业和成都医学城建设需要,组建“医药化工技术专业委员会”和“医药健康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成“医药健康产业产教融合创新服务基地”,打造“鱼凫药康师”成都市职业培训品牌,着力培养医药健康产业高技能人才。持续举办现代中药产业发展专题培训、中药炮制工技能大赛等,累计培训川渝中药制造人才超3000人。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支持符合条件的生物医学领域相关学科专业纳入四川省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贡嘎计划名单予以重点支持。持续支持企业引进培养高层次领军人才,搭建产教融合平台、抓好校企协同育人、支持联合创新攻关,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智力支持。
三、关于“政策保障与人文关怀并重,让人才‘留得下,用得好’”方面的建议
我省不断完善党委集体联系专家、干部直接服务人才制度,精心做好在川两院院士、特殊一线岗位人才等高层次人才特约医疗及健康保健服务。2024年,省卫生健康委组织44名在川两院院士健康体检,办理更换高层次人才“特约医疗证”574人次。推动符合条件的三类高端人才在15家省级基地医院同等享受特约医疗待遇。对于顶尖人才和特殊人才实行一人一策、特事特办,拿出实际行动帮助解决工作生活中的问题。经济和信息化厅不断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结合四川医药产业发展实际,动态调整工程系列职称专业,在2024年新增制药工程专业,制药工程下增设二级专业医药产品生产工艺设计、产品检验、技术指导,专业领域涵盖方向新增化学药、中药饮片、生物药、药用辅料及直接接触药品的药用包装材料等领域从事药品研发、生产质量管理、生产技术管理、工艺技术管理以及从事标准化、技术审评、质量检测、检查核查、监测评价,进一步拓宽了医药行业人才专业评价渠道。科技厅深化科技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激活生物医药领域人才活力,优化领军人才发现机制和项目团队遴选机制,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人才特殊调配机制,赋予领军人才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更大资源调度权,给予人才梯队、科研条件、管理机制等配套支持。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优化人才服务保障体系,聚焦人才关切的核心需求,着力拓展服务覆盖范围,完善人才安居、子女教育、配偶就业等服务保障,提供更精准、更便捷、更贴心的全方位支持,全力营造更优良发展环境。
感谢您对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希望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联系人:赵茂涵;联系电话:19102800994)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2025年8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