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四川省脑机接口及人机交互产业攻坚突破行动计划(2025-2030年)》
发布日期:2025-05-12
信息来源: 信息安全与网络发展处
浏览量:
字体:

一、《行动计划》出台背景是什么?

脑机接口及人机交互是生物智能与机器智能深度融合的前沿技术,被视为重塑未来医疗健康、工业制造、教育培训、消费娱乐等领域的颠覆性技术,已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新热点。为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教育厅、科技厅、文化和旅游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医保局、省药监局等8部门联合印发实施《四川省脑机接口及人机交互产业攻坚突破行动计划(2025—2030年)》。

二、《行动计划》总体目标是什么?

《行动计划》是我省推进脑机接口及人机交互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明确提出按照“抓链主、铸链条、建集群、促应用”的发展理念,推进产业“串珠成链、聚链成群、集群成势”,构建“人才+技术+产品+服务”为一体的产业生态圈,采取“抓重大创新、抓重点产品、抓重要应用”方式,着力打造全国一流的脑机接口及人机交互产业创新发展高地。

到2027年,产业链关键环节取得重点突破,产业生态基本构建,建成一批产业发展集聚区。引育产业链骨干企业,同步推进侵入式、非侵入式两种脑机接口技术路径,完成3款侵入式和5款非侵入式脑机接口产品的研发及医疗器械注册,加快实施省内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手术,开放医疗健康场景,实现年服务医疗患者超5万人次。推动“四川造”AR(增强现实)智能眼镜、人机协同外骨骼等新一代人机交互产品加速应用,开展高危行业、养老行业等领域机器人替代应用试点。

到2030年,产品实现规模化生产应用,产业链供应链体系自主可控能力显著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全国领先。引育10家链主企业、100家专精特新企业和20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开展侵入式脑机接口手术3000例/年,脑机接口技术产品服务神经退行性疾病、精神类疾病、药物及数字成瘾疾病患者超10万人次/年,康复设备应用超2万人次/年。深化多场景应用,持续提升新一代人机交互技术在工业制造、医疗健康、应急安全等重点领域渗透率。

三、《行动计划》主要内容是什么?

《行动计划》紧密结合我省重大战略和未来产业发展趋势,突出创新引领、重点产品培育、应用场景打造,生态体系构建等方面,细化了13条具体举措,包括“加强基础研究、突破关键技术、攻克核心器件”“培育脑机接口、新一代人机交互重点产品”“打造医疗健康核心场景、拓展重点行业融合场景、开放特色创新应用场景”“打造创新平台、壮大企业矩阵、培优人才队伍、加大金融支持、强化标准引领”等,明确了脑机接口及人机交互产业的关键点、发力点和突破点。

四、《行动计划》四川版较其他省份,有何特色?

相比其他地区发展策略,四川版《行动计划》有三大特色。

一是技术路径“双擎驱动”。同步推进侵入式与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新一代人机交互技术。脑机接口方面,聚焦侵入式脑机芯片、柔性电极、医疗级电池等核心器件研制,打造“术前精准规划-术中实时导航-术后智能康复”全链条装备体系;聚焦非侵入式脑电采集设备、眼动追踪设备、脑机交互调控设备等关键设备制造,开展“脑机接口+自闭症、抑郁症、成瘾”等系列应用。人机交互方面,推动“四川造”新一代人机交互产品多场景应用,持续提升在工业制造、医疗健康、应急安全等重点领域渗透率。

二是产品培育“三阶联动”。打好“组合拳”,推动现有技术体系成熟、市场需求明确的优势产品规模化生产应用;推动技术体系比较成熟,但尚处于快速迭代过程中的新兴产品加速培育壮大;推动技术体系未完全确立,但市场前景广阔的颠覆性产品前瞻谋划布局,加快推动产品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规模化应用示范,形成“应用反哺研发、收益支撑创新”的良性循环,培育一批脑机接口及人机交互爆款产品和知名品牌。

三是生态构建“多维协同”。加强前瞻性谋划、战略性布局、产业化落地、场景化打造,整合创新平台、企业集群、人才引育、金融支持等要素,强化标准引领与知识产权保护,坚持“链主项目—全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生态”的发展思路,引育脑机接口及人机交互产业上中下游企业,推进产业的链式聚集和联动发展,构建“人才+技术+产品+服务”为一体的产业生态圈,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着力打造全国一流的脑机接口及人机交互产业创新发展高地。

五、《行动计划》如何推进技术创新?

一是加强基础研究。开展脑科学和类脑技术基础理论、人机交互共性原理研究,为技术创新提供理论支撑。二是突破关键技术。实行“企业找技术”“成果找市场”双向揭榜挂帅、首台(套)等制度,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释放集成创新动能。三是攻克核心器件。推进核心部件国产化,重点研制低功耗脑机芯片、智能传感器、高灵敏度触觉反馈装置等。

六、《行动计划》如何培育重点产品?

《行动计划》着力从两个方面培育重点产品。一是培育脑机接口重点产品。支持脑机接口纳入医疗服务价格体系,鼓励开放场景开展临床试验,加快推动医疗器械注册。提高关键器件软件供给能力,全要素创新研制脑机接口整机系统装备,前瞻布局脑控机器人、脑机接口特色数字药物等前沿产品。二是培育新一代人机交互重点产品。加快推动人机协同外骨骼、触觉反馈手套、AR智能眼镜等规模化生产应用。提高新型交互产品和特色数字内容的供给能力,强化核心器件软件产业链协同能力,前瞻布局全息投影交互舱、智能仿生假肢等前沿产品。

七、《行动计划》如何丰富应用场景?

《行动计划》主要从三个方面打造应用场景。一是打造医疗健康核心场景。支持综合性医院常态化开展植入式脑机接口手术,开放神经精神疾病诊疗、成瘾诊疗、智能康复、健康监测等应用场景。二是拓展重点行业融合场景,探索创新性和前瞻性解决方案,打造工业制造、教育培训、养老服务、应急安全、公共服务、消费娱乐等领域创新应用场景。三是开放特色创新应用场景,实施 “场景创新伙伴计划”,打造情绪驱动和色香味多感官融合的沉浸式非遗体验、脑控互动的自然景观探索等地方文化特色应用场景。

八、《行动计划》如何构建生态体系?

一是打造创新平台。建设联合实验室、工程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载体,开展核心技术攻关,依托医疗机构加速医疗器械验证与注册,提高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二是壮大企业矩阵。布局产业新赛道,招引链主及配套企业,打造特色楼宇、专业园区及制造基地建强企业发展载体,设立孵化基地梯度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等。三是培优人才队伍。推动校企共建特色学院培养复合型人才,实施“天府峨眉计划”“天府青城计划”等引才,组织开展培训提升人才能力,举办人才引育赛事活动。四是加大金融支持。政府基金撬动社会资本,争取专项支持硬科技早期项目,强化银企对接拓宽质押融资,推动企业上市融资。五是强化标准引领。实施标准领航行动,统筹布局产业标准化路线,支持四川机构牵头研制国际和国家标准,开展标准宣贯培训,加速推广应用。

九、《行动计划》落地实施,有哪些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统筹协调、协同联动省市县(区)一体化推进机制,加强组织落实、督促指导和综合评估。二是提升服务能力。建设技术转移机构,做优共享制造平台,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成立产业联盟、协会。三是强化安全治理。加强伦理规范和数据隐私保护,制定临床数据脱敏标准,完善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手段。四是推进开放合作。参与全球产业分工,设立创新联合体,举办国际性、全国性活动,推动“四川造”出川出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