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用好“大小微”实践课堂 激活“思政+劳育”协同效应
发布日期:2022-05-31
信息来源: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浏览量:
字体: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劳动教育有机融入思政课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探索劳动教育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善用社会“大”课堂,巧用学校“小”课堂,活用网络“微”课堂,破解劳动教育“单打独斗”,拓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新形式,构建“思政+劳育”协同育人新格局。

善用社会“大”课堂,“思政+劳育”协同推进构建思政育人大队伍,拓展育人大空间,“思政+劳育”教师队伍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思政课教师、辅导员,还邀请企业讲师、乡村致富能手、劳模代表、工匠大师等走进课堂,利用鲜活的元素育人,解决“没有劳动的教育”;拓宽育人大空间,充分挖掘思政课实践基地特征,使劳动教育有机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在红色基地建构以“重走长征路”,通过徒步行动重温红军长征艰苦卓绝的光荣历史,缅怀革命先辈的光辉事迹;建立乡村振兴示范村实践教学基地,带领学生走进农村、走近农民,参加锄草、采摘、收割等劳动实践,通过有汗水、有老茧、有疲乏的体力劳动,以获得技能、磨炼意志、启智润心;建立企业实践教学基地,带领学生走进企业,深刻感悟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树立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善用社会“大”课堂,从而解决劳动教育实践空间尚处于狭隘状态现实问题,改变“以教代劳、以说代劳”的现象。

巧用学校“小”课堂,“思政+劳育”有效衔接。找准思政课和劳动教育的契合点、着眼点、融合点,推动劳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有效衔接,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堂这个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思政+劳育”协同育人走深走实。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开展马经典著作读书沙龙,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教育,使学生懂得“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着重强调劳动者实干成就了梦想,让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向强起来的根本转变;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通过VR体验大国工匠博物馆、连线劳模等活动,引导学生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增强热爱和崇尚劳动的情感、热爱和尊重劳动人民的情感;在“形势与政策”课,学生通过自主调研市场人才需求,明确就业形势,引导学生要练过硬本领、担当时代重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不懈奋斗。

活用网络“微”课堂,“思政+劳育”滴灌浸润。落小落细“思政+劳育”协同育人机制,全程滴灌浸润,达到入脑入心的目的。微讨论,及时在微平台发布劳动教育相关话题,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教师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微知识,依托学习通、微思政等微平台,发布关于劳动法律、劳动政策、劳动关系、劳动社会保障、劳动安全等法律和政策知识要点,打破传统课程场域限制,学生时时浸润;微案例,动态化推送劳动模范相关视频和案例,引导学生向模范学习,感受劳动最光荣,明白实干兴伟业;微竞赛,利用微平台适时举行劳动教育相关知识竞赛,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微学习方式,使劳动教育从“指尖”直抵“心尖”,破除劳动教育“娱乐化”和边缘化的问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