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制造到创造 凉山工业经济的领航之路
发布日期:2021-03-03
信息来源:凉山日报
浏览量:
字体:

    ——截至2020年3月,锦屏—苏州直流输电工程累计外送清洁能源超2500亿千瓦时,相当于为华东地区节约标煤1亿吨;
    ——2018年、2019年,攀钢西昌钢钒生产的X80高级别管线钢连续中标,供货“一带一路”重点工程项目——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助力工程顺利进行;
    ——宁南南丝路集团生产的“南丝路”牌有机生丝成功出口到欧洲,占到整个欧洲进口生丝总量的7%,成为制作奢侈品的重要原料,农民户均养蚕收入2.4万元……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凉山造”走出凉山、迈向世界。
    这些产品的成功输出,从侧面透出凉山工业发展的信息:凉山作为国家重要清洁能源基地,有力支持了我国东部地区的清洁发展;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高新科学技术释放矿冶等传统产业能量;农业产业化提档升级,特色农业产业让越来越多的农民从产业发展中获得效益。

    构建“1+4”产业体系以壮士断腕决心全面深化改革

    “不破不立”。
    过去,凉山的发展主要以资源型经济为其发展模式,并且集中在矿冶延压业的前端——采矿、卖矿以及简单的延压业构成了凉山工业经济的主体。对凉山来说,在资源型经济的基础上,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一直是一个在不断破解的课题。
    党的十八大后,随着国家宏观战略的大调整,凉山州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全面深化改革,开启了发展方式的大调整、大转型。
    2016年起,凉山州按照淘汰落后产能政策有关规定,逐步完成凉山州德昌新盛矿业有限公司、重钢西昌矿业有限公司等11户企业落后产能淘汰工作。
    2017年凉山州钢铁行业去产能,彻底取缔“地条钢”企业,涉及企业7户,去产能14.85万吨。
    2018年先后关闭康西铜业和西昌合力锌业等高耗能、高污染的有色采选冶金企业。
    ……
    这是凉山改变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决心和勇气。
    与此同时,按照凉山州委州政府“产业强州、开放兴州、生态立州”的发展战略,在清洁能源、战略资源、装备制造和农产品深加工等重点领域,推动工业由粗放向集约、由传统向先进的转变,工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得以展现。
    西昌钢钒,我省大型钢钒冶炼企业。近年来,这家大型钢铁企业依托资源优势,不断用科技提升产品质量,他们生产的汽车钢板、家电钢板已经进入了长安汽车、格力空调等企业,生产的管道钢材制造的输气管道连续两年中标“一带一路”重点工程——中俄输气管线建设。
    传统产业提级上档,新兴产业开始发力。
    凉山州是我国三大轻稀土原矿供应地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整合,凉山州稀土产业从单一的矿产品采选,已经延伸至冶炼、分离和深加工及应用产品全产业链。凉山州内现已形成4000吨/年高精度稀土抛光粉、2000吨/年稀土金属、1亿安时储氢电池、1万吨/年稀土合金的生产能力。
    2018年凉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33.2亿元,产业结构调整后,科技创新取得新进展,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194.8亿元,增长了2.8倍,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7.1%。
    凉山迎来工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铿锵脚步声。
    成绩的背后,是2016年起,凉山州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绿色产业体系过程中,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战略资源、装备制造、药品食品、信息化“4+1”现代工业产业体系的全面布局。

    科学引领转型跨越“风生水起”

    加快构建“4+1”现代产业体系,就是为了打破粗放增长的“路径依赖”,突破转型滞后的“结构固化”,冲破价值创造的“低端锁定”,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效率最佳化、价值最大化,夯实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基础。
    凉山州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主体构成”和地处长江上游。按照绿色发展和工业清洁生产的要求,对工业企业的环保要求更高。
    凉山探索走出民族地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释放光热水能资源优势,打造国家重要清洁能源基地。
    积极推进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等流域“风光水”多能互补开发示范,凉山州探索出新能源开发与水电开发协调发展、打捆外送的有效路径,实现风光水多能互补开发新路子。
    目前已有溪洛渡、官地、锦屏一二级在内的一批国家巨型、大型电站在凉山投产,经核准的风电基地规划场址达121个,规划总规模1048.6万千瓦;光伏发电规划总规模500万千瓦,白鹤滩水电站、乌东德水电站等一批国家巨型电站也正在施工建设,已经初步形成“风光水”清洁能源黄金组合的格局。
    凉山州2019年被列为国家资源综合利用基地。
    预计到“十三五”末,凉山州清洁电源总装机规模将达到4045万千瓦以上,其中,水电装机3141万千瓦、风电装机568万千瓦、光伏装机336万千瓦。而在未来的5-10年,凉山州清洁能源年外送将达到2000亿千瓦时以上。
    依托清洁能源开发,凉山深入建设发展能源装备制造业。目前德昌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已初具雏形,风机叶片、主机总装已达产,塔筒、罩壳、玻纤布等配套产业正陆续入驻,工业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上下游产业链全面延伸……
    凉山州工业中电力行业“挑大梁”。据统计,2016年至2018年,凉山州清洁能源税收年均40亿左右,约占凉山州总税收的30%。
    2020年上半年,全州电力行业实现增加值占全州规上工业增加值的52%,拉动全州规上工业增长4.6个百分点。

    产业集群领航产业扶贫提质增效

    近年来,凉山州把产业发展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支撑,根据贫困县乡村的特点,制定了发展1+X的生态林业,果薯蔬草药农牧业。
    围绕脱贫产业,工业经济同样大有可为:
    在宁南县的工业园区内,南丝路集团的35组自动化缫丝机,不间断生产。这里有全国第一家取得有机生丝生产资格的缫丝企业,生产的高品位生丝成功出口到欧盟高端市场。
    蚕桑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共有23.5万亩桑园,年产值达28亿元。户均养蚕收入2.4万元以上,桑蚕产业成为该县贫困老百姓增收致富、脱贫奔康的优势产业。并辐射带动会理、会东等周边县的蚕桑产业发展。
    我国著名的药企——好医生药业,他们生产的康复新系列产品已经成为我国知名药品。他们将中医药产业导入精准扶贫,引进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特色中药材培育种植,以产业扶贫为突破口,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引导、支持种植附子、川续断、云木香、金银花等中药材,带动1.4万农户7万多农民脱贫致富,过上幸福的生活。
    围绕脱贫攻坚,凉山州加快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通过政策引导形成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将生产、加工、销售紧密联系在一起,使产业扶贫链条更加完整。
    2020年5月12日,四川成凉汇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股东会召开第一次会议,标志着成都·大凉山合作产业园开发运营主体正式确立,凉山“飞地园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按照“成都精加工园区+凉山初加工园区”模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体系,形成“园区+基地”的大冷链、大物流、大产业格局,并以成都为纽带,带动凉山、助力脱贫、融入成渝、走向世界。
    如今,凉山已搭建起以清洁能源、矿冶、轻工食品、建材、化工、装备制造等为核心块的“工业版图”,有力地支撑了全州经济平稳增长。
    通过铁腕治理、优化产业布局,突破当下发展瓶颈,凉山州工业逐步由粗放转向集约、由传统转向先进,用转型跨越实现未来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力支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