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等9部门关于印发《推动川酒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
川经信酒发〔2025〕178号
各市(州)人民政府:
经省领导同意,现将《推动川酒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四川省科学技术厅 四川省公安厅
四川省财政厅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四川省商务厅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5年9月19日
推动川酒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2025—2027年)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扩大内需、提振消费工作部署,创新发展方式,优化产品供给,激发市场活力,加强工贸联动、产销协同,推动川酒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制定本方案。
一、巩固提升优质生产供给能力
(一)支持生产产线整体升级技改。支持重点企业加强重点技改项目建设,推动产品设计、生产流程、业务模式等全流程改造提升,推动制曲、酿造、贮存、罐装、包装、追溯、立体仓库、检验检测及安全生产等领域老旧设备更新。对纳入省级重点的项目,在土地供给、环评审批、要素配置等方面加大省、市政策保障力度。
(二)加快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发布白酒行业“智改数转”评价指标体系及数字化转型“一图四清单”,运用IOT(物联网)、数字孪生、图像识别、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升智能监测与智能控制能力,加强智能上甑机器人、自动化灌装生产线等智能酿造设备开发应用,培育白酒行业智能工厂。建立川酒全生命周期大数据平台,开展价格指数、消费趋势等大数据分析和产品追溯,发布产业发展白皮书。支持龙头企业建设运行四川省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
(三)推进全环节绿色生态酿造。加强对白酒酿造自然生态和酿酒微生态的研究和保护,严格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支持企业创建国家级水效、能效领跑者,打造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加强酒糟、窖泥、黄水等酿酒副产物综合利用,引导企业践行简约适度包装。
二、筑牢川酒品质核心竞争力
(四)传承创新川酒酿造技术。推动纯粮固态酿造技艺守正创新。支持建设四川省白酒制造业创新中心,打造酒类检测共享实验室、制造业公共中试平台。围绕白酒特征风味解析与定向代谢调控、酿造副产物综合利用等领域,开展重大关键技术攻关,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应用。鼓励企业争创中国质量奖、四川省天府质量奖等。
(五)健全“川酒”标准体系。挖掘和研究川酒地理特色、工艺特色、文化特色,建立健全覆盖原辅材料、生产工艺、窖池传承、川酒产品、检验检测、包装标志、原酒贮存、环境保护、销售服务等川酒全产业链条的标准规范体系,重点开展基础通用、特色产品生产、生产管理服务等先进标准的研制修订工作。强化标准间的协调配套,开展标准宣贯,加速产业标准应用推广。
(六)抓好优质酿酒原料供给。支持开展酿造原料专用品种选育应用、酿酒专用粮品质快速检测等技术研究。高质高效建好川南糯红高粱等酿酒专用粮生产基地,稳定酿酒专用粮种植面积。支持重点产区及企业加强储粮能力建设,实施酿酒原粮生产加工全链条管控。
(七)加强高水平专业人才建设。加强行业领军人才、中青年专家培养,巩固川酒基础研究、酿造工艺、酒体设计、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等多维度人才优势,打造中国白酒人才高地。实施川酒人才“百千万”工程,全方位着力培养百名酒类行业青年管理人才,培育引进千名酒类营销人才,培养万名省级酿酒师、品酒师、侍酒师、酒体设计师。鼓励建设实训基地、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
三、擦亮川酒品牌“金字招牌”
(八)构建川酒品牌文化价值体系。进一步挖掘川酒文化发展史,开展酒史、酒诗、酒器、酒礼、酒志等领域的文化创新发展研究,强化古窖池群、酿酒作坊等工业文化遗产修缮保护与活化利用,推动川酒文化与巴蜀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等融合发展。支持树立完整的“川酒”表达体系,开展数字文娱、游戏动漫等新领域创作,支持川酒企业联名推出文学、影视、舞台艺术、视觉艺术优质作品。
(九)加强川酒品牌宣传推广。将川酒品牌宣传纳入四川文旅宣传推广计划。建设一批川酒品牌宣传推广阵地,依托四川中国白酒博物馆全面展示中国白酒历史、文化、地位,打造川酒文化品牌新地标。在主流媒体开展川酒文化、技艺、品牌特色等专项宣传。强化新媒体传播,鼓励企业加强社交媒体推广及内容营销、短视频营销,发挥网络达人、意见名人等积极作用,打造传播热点和网红打卡地,培育认定一批“川酒品牌推广之星”。支持产区及企业开展“百城千场”“川酒全国行”品牌推广及市场开拓活动。
(十)强化川酒品牌知识产权保护。健全完善川酒知识产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推动解决侵犯川酒知识产权案件办理中案件管辖、定性、证据标准、专业技术支撑等问题。建设川酒知识产权监督保护中心,推动运行川酒知识产权监督保护平台与“天府酒知卫”微信小程序。充分发挥打击假酒大数据实战运用平台作用,进一步推动警企深度合作,推动组建川酒知识产权联合打假队伍。开展白酒知识产权保护跨省协作。
四、构建适应消费新需求的产品矩阵
(十一)巩固历史经典产品优势。巩固提升浓香型白酒优势地位,有序发展赤水河流域酱香型白酒,支持龙头企业升级迭代拳头产品,创新设计拓展酒体、风味、外观的时尚表达,提高“大单品”市场影响力、产品美誉度。争创一批中国消费名品。
(十二)加快培育川酒时代新品。支持企业开发低度化、健康化白酒新品,推动“川酒+川菜、川茶、川药、川调”融合发展,开发“川菜伴侣”“川茶入酒”“川药养生”“川酒风味食品”等衍生产品,与时尚、国潮品牌和流行IP联合打造联名周边、限定包装等跨界产品,拓展威士忌、果酒、露酒、精酿啤酒等新酒饮,认定培育一批白酒行业“产品创新”标杆。
(十三)提升四川原酒产品价值。鼓励政府引导基金、国资国企基金以市场化方式支持白酒及原酒产业发展。支持原酒企业品牌化发展,开发自主品牌及产品。开展四川原酒产品分级管理,建立原酒、窖池价值评估体系,委托专业机构提供认证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针对性信贷产品。
五、创新打造融合消费场景
(十四)推动酒旅深度融合。加强酒元素与重点产区城市文化建设的融合发展,提升“中国酒都”“中国酒城”“中国美酒名城”等城市品牌影响力。丰富酒旅融合业态,实施一批酒文旅融合重点项目,打造特色酒庄、酒博园、酒街等特色旅游目的地,发布“川酒行”精品旅游线路,提升打造“中国酒肆”、美酒消费季、酒香嘉年华。支持产区、企业与景区等开展深度合作,联合打造川酒特色展销中心、开设品牌宣传营销店。
(十五)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支持企业充分运用AR、大数据等新技术提升数字化营销能力,应用电商平台、网络新媒体等拓宽营销渠道,升级完善企业线上直销平台,加强私域流量运营,发布白酒品牌营销创新案例。支持企业举办线上线下促销活动,培育打造一批“蜀里安逸”消费新场景,对符合条件的川酒特色项目按规定给予一定激励。
六、推动川酒“出海”取得突破
(十六)加强川酒国际化发展规划引导。开展白酒关税政策研究及信息共享,积极争取在各类多边、双边国际贸易谈判中纳入支持范围。开展白酒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和风险预警,降低技贸措施对白酒出口带来的影响,推动制定与国际接轨的中国白酒技术标准,制定《白酒国际化术语表达体系》等团体标准。加强出口主体培育,将川酒生产企业纳入重点外贸企业培育工程,引育酒类外综服企业,开展川酒全链条服务。制定重点企业涉外投资、出境审批等支持举措,推动企业用好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南向班列等渠道和政策加大白酒出口。
(十七)强化国际化产品供给。指导企业围绕欧美、东亚等重点海外市场餐饮习惯、社交礼仪和标准要求,针对性推出低度化、国际化适配产品和容器规格,开发以白酒为基酒的鸡尾酒、起泡酒等饮料酒,加强产品销售、消费体验的跟踪反馈,实时改进提升产品口感及风味。支持企业探索“川酒+川菜”推广模式,在全球建设体验店、大酒家。
(十八)加强国际市场开拓。推动川酒参与文化交流、经贸合作等国际交流活动。支持白酒企业通过“川行天下”等活动,参加国际性展会和经贸活动,拓展国际市场。支持川酒企业完善国际营销体系,对经认定的国际营销服务平台和网点,按规定给予激励。支持产区及企业开展“川酒全球行”市场开拓活动。促进以跨境电商等新模式扩大川酒出口,用好海外仓资源。
七、提升川酒产业治理现代化水平
(十九)加强组织领导。发挥省领导联系指导优质白酒产业工作推进机制的作用,推动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工作格局,制定年度工作计划,采取“清单制+责任制”方式指导和推动任务落实。鼓励支持宜宾、泸州和成都(邛崃)、德阳(绵竹)、川东北(遂宁)等重点产区深入挖掘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明确发展定位,塑造核心竞争力,指导产区优化空间、产能布局。
(二十)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川酒科研单位、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及产业链配套企业等各类社会团体共商共建,加强四川省酒业研究和发展中心、四川省酒业协会“一会一中心”能力建设,打造川酒“企业之家”,加强行业服务、促进行业自律。建立企业梯度培育台账,围绕企业需求精准制定政策措施,着力形成头部企业引领、重点企业支撑、中小企业融入的全产业发展生态。针对上市公司的特点和合规性管理要求,健全国有上市企业激励约束机制及薪酬体系。
(二十一)倡导文明饮酒新风尚。指导川酒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和有关社会组织共同践行社会责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完善产品标识提示,积极开展公益宣传,共同营造文明饮酒、理性饮酒、健康饮酒的消费环境,推动川酒产业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川经信酒发〔2025〕178号
各市(州)人民政府:
经省领导同意,现将《推动川酒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四川省科学技术厅 四川省公安厅
四川省财政厅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四川省商务厅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5年9月19日
推动川酒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2025—2027年)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扩大内需、提振消费工作部署,创新发展方式,优化产品供给,激发市场活力,加强工贸联动、产销协同,推动川酒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制定本方案。
一、巩固提升优质生产供给能力
(一)支持生产产线整体升级技改。支持重点企业加强重点技改项目建设,推动产品设计、生产流程、业务模式等全流程改造提升,推动制曲、酿造、贮存、罐装、包装、追溯、立体仓库、检验检测及安全生产等领域老旧设备更新。对纳入省级重点的项目,在土地供给、环评审批、要素配置等方面加大省、市政策保障力度。
(二)加快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发布白酒行业“智改数转”评价指标体系及数字化转型“一图四清单”,运用IOT(物联网)、数字孪生、图像识别、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升智能监测与智能控制能力,加强智能上甑机器人、自动化灌装生产线等智能酿造设备开发应用,培育白酒行业智能工厂。建立川酒全生命周期大数据平台,开展价格指数、消费趋势等大数据分析和产品追溯,发布产业发展白皮书。支持龙头企业建设运行四川省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
(三)推进全环节绿色生态酿造。加强对白酒酿造自然生态和酿酒微生态的研究和保护,严格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支持企业创建国家级水效、能效领跑者,打造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加强酒糟、窖泥、黄水等酿酒副产物综合利用,引导企业践行简约适度包装。
二、筑牢川酒品质核心竞争力
(四)传承创新川酒酿造技术。推动纯粮固态酿造技艺守正创新。支持建设四川省白酒制造业创新中心,打造酒类检测共享实验室、制造业公共中试平台。围绕白酒特征风味解析与定向代谢调控、酿造副产物综合利用等领域,开展重大关键技术攻关,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应用。鼓励企业争创中国质量奖、四川省天府质量奖等。
(五)健全“川酒”标准体系。挖掘和研究川酒地理特色、工艺特色、文化特色,建立健全覆盖原辅材料、生产工艺、窖池传承、川酒产品、检验检测、包装标志、原酒贮存、环境保护、销售服务等川酒全产业链条的标准规范体系,重点开展基础通用、特色产品生产、生产管理服务等先进标准的研制修订工作。强化标准间的协调配套,开展标准宣贯,加速产业标准应用推广。
(六)抓好优质酿酒原料供给。支持开展酿造原料专用品种选育应用、酿酒专用粮品质快速检测等技术研究。高质高效建好川南糯红高粱等酿酒专用粮生产基地,稳定酿酒专用粮种植面积。支持重点产区及企业加强储粮能力建设,实施酿酒原粮生产加工全链条管控。
(七)加强高水平专业人才建设。加强行业领军人才、中青年专家培养,巩固川酒基础研究、酿造工艺、酒体设计、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等多维度人才优势,打造中国白酒人才高地。实施川酒人才“百千万”工程,全方位着力培养百名酒类行业青年管理人才,培育引进千名酒类营销人才,培养万名省级酿酒师、品酒师、侍酒师、酒体设计师。鼓励建设实训基地、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
三、擦亮川酒品牌“金字招牌”
(八)构建川酒品牌文化价值体系。进一步挖掘川酒文化发展史,开展酒史、酒诗、酒器、酒礼、酒志等领域的文化创新发展研究,强化古窖池群、酿酒作坊等工业文化遗产修缮保护与活化利用,推动川酒文化与巴蜀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等融合发展。支持树立完整的“川酒”表达体系,开展数字文娱、游戏动漫等新领域创作,支持川酒企业联名推出文学、影视、舞台艺术、视觉艺术优质作品。
(九)加强川酒品牌宣传推广。将川酒品牌宣传纳入四川文旅宣传推广计划。建设一批川酒品牌宣传推广阵地,依托四川中国白酒博物馆全面展示中国白酒历史、文化、地位,打造川酒文化品牌新地标。在主流媒体开展川酒文化、技艺、品牌特色等专项宣传。强化新媒体传播,鼓励企业加强社交媒体推广及内容营销、短视频营销,发挥网络达人、意见名人等积极作用,打造传播热点和网红打卡地,培育认定一批“川酒品牌推广之星”。支持产区及企业开展“百城千场”“川酒全国行”品牌推广及市场开拓活动。
(十)强化川酒品牌知识产权保护。健全完善川酒知识产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推动解决侵犯川酒知识产权案件办理中案件管辖、定性、证据标准、专业技术支撑等问题。建设川酒知识产权监督保护中心,推动运行川酒知识产权监督保护平台与“天府酒知卫”微信小程序。充分发挥打击假酒大数据实战运用平台作用,进一步推动警企深度合作,推动组建川酒知识产权联合打假队伍。开展白酒知识产权保护跨省协作。
四、构建适应消费新需求的产品矩阵
(十一)巩固历史经典产品优势。巩固提升浓香型白酒优势地位,有序发展赤水河流域酱香型白酒,支持龙头企业升级迭代拳头产品,创新设计拓展酒体、风味、外观的时尚表达,提高“大单品”市场影响力、产品美誉度。争创一批中国消费名品。
(十二)加快培育川酒时代新品。支持企业开发低度化、健康化白酒新品,推动“川酒+川菜、川茶、川药、川调”融合发展,开发“川菜伴侣”“川茶入酒”“川药养生”“川酒风味食品”等衍生产品,与时尚、国潮品牌和流行IP联合打造联名周边、限定包装等跨界产品,拓展威士忌、果酒、露酒、精酿啤酒等新酒饮,认定培育一批白酒行业“产品创新”标杆。
(十三)提升四川原酒产品价值。鼓励政府引导基金、国资国企基金以市场化方式支持白酒及原酒产业发展。支持原酒企业品牌化发展,开发自主品牌及产品。开展四川原酒产品分级管理,建立原酒、窖池价值评估体系,委托专业机构提供认证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针对性信贷产品。
五、创新打造融合消费场景
(十四)推动酒旅深度融合。加强酒元素与重点产区城市文化建设的融合发展,提升“中国酒都”“中国酒城”“中国美酒名城”等城市品牌影响力。丰富酒旅融合业态,实施一批酒文旅融合重点项目,打造特色酒庄、酒博园、酒街等特色旅游目的地,发布“川酒行”精品旅游线路,提升打造“中国酒肆”、美酒消费季、酒香嘉年华。支持产区、企业与景区等开展深度合作,联合打造川酒特色展销中心、开设品牌宣传营销店。
(十五)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支持企业充分运用AR、大数据等新技术提升数字化营销能力,应用电商平台、网络新媒体等拓宽营销渠道,升级完善企业线上直销平台,加强私域流量运营,发布白酒品牌营销创新案例。支持企业举办线上线下促销活动,培育打造一批“蜀里安逸”消费新场景,对符合条件的川酒特色项目按规定给予一定激励。
六、推动川酒“出海”取得突破
(十六)加强川酒国际化发展规划引导。开展白酒关税政策研究及信息共享,积极争取在各类多边、双边国际贸易谈判中纳入支持范围。开展白酒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和风险预警,降低技贸措施对白酒出口带来的影响,推动制定与国际接轨的中国白酒技术标准,制定《白酒国际化术语表达体系》等团体标准。加强出口主体培育,将川酒生产企业纳入重点外贸企业培育工程,引育酒类外综服企业,开展川酒全链条服务。制定重点企业涉外投资、出境审批等支持举措,推动企业用好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南向班列等渠道和政策加大白酒出口。
(十七)强化国际化产品供给。指导企业围绕欧美、东亚等重点海外市场餐饮习惯、社交礼仪和标准要求,针对性推出低度化、国际化适配产品和容器规格,开发以白酒为基酒的鸡尾酒、起泡酒等饮料酒,加强产品销售、消费体验的跟踪反馈,实时改进提升产品口感及风味。支持企业探索“川酒+川菜”推广模式,在全球建设体验店、大酒家。
(十八)加强国际市场开拓。推动川酒参与文化交流、经贸合作等国际交流活动。支持白酒企业通过“川行天下”等活动,参加国际性展会和经贸活动,拓展国际市场。支持川酒企业完善国际营销体系,对经认定的国际营销服务平台和网点,按规定给予激励。支持产区及企业开展“川酒全球行”市场开拓活动。促进以跨境电商等新模式扩大川酒出口,用好海外仓资源。
七、提升川酒产业治理现代化水平
(十九)加强组织领导。发挥省领导联系指导优质白酒产业工作推进机制的作用,推动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工作格局,制定年度工作计划,采取“清单制+责任制”方式指导和推动任务落实。鼓励支持宜宾、泸州和成都(邛崃)、德阳(绵竹)、川东北(遂宁)等重点产区深入挖掘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明确发展定位,塑造核心竞争力,指导产区优化空间、产能布局。
(二十)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川酒科研单位、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及产业链配套企业等各类社会团体共商共建,加强四川省酒业研究和发展中心、四川省酒业协会“一会一中心”能力建设,打造川酒“企业之家”,加强行业服务、促进行业自律。建立企业梯度培育台账,围绕企业需求精准制定政策措施,着力形成头部企业引领、重点企业支撑、中小企业融入的全产业发展生态。针对上市公司的特点和合规性管理要求,健全国有上市企业激励约束机制及薪酬体系。
(二十一)倡导文明饮酒新风尚。指导川酒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和有关社会组织共同践行社会责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完善产品标识提示,积极开展公益宣传,共同营造文明饮酒、理性饮酒、健康饮酒的消费环境,推动川酒产业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主管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办公室 承办单位: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0507号 蜀ICP备11006040号-4 网站标识码:5100000006
联系地址:成都市青羊区人民东路66号 邮编:610015 联系电话:028-86264181